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鹏飞
王鹏飞 主治医师
禹城市人民医院 肾病内科

抗凝、抗血小板,无休无止的“抗”争有啥不一样?

2168人已读

简单地说,抗血小板药预防动脉系统血栓,抗凝药预防静脉系统血栓。

正常的止血过程

一期止血

血管收缩以减少局部血流;暴露内皮下成分,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和启动凝血反应。

二期止血

凝血因子经过一系列活化(“凝血瀑布”)最终形成凝血块,并通过抗凝物的作用调节血凝块的强度。

正常的凝血发生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部位,若非如此,可能会带来比较大的危险,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冠脉系统血栓会导致心梗;动脉系统栓子会导致脑血管血栓出现卒中;静脉系统血栓会导致肺栓塞等等。

动脉系统血栓形成

动脉系统血栓常见于冠心病患者。当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内皮受损,血小板在受损内皮表面滚动、黏附、聚集而形成白色血栓(即血小板血栓)。

逐渐增大的白色血栓一方面吸引凝血因子;另一方面使血管局部狭窄形成湍流,从而使凝血酶浓度升高,使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的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网络,网住血细胞,形成红色血栓,导致血栓进一步扩大和延伸。

抗血小板药

环氧化酶抑制剂:典型代表为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从而抑制负责活化及凝聚血小板的血栓素A2的产生,抑制血小板聚集。

P2Y12受体拮抗剂:典型代表为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可以抑制二磷酸腺苷依赖的血小板活化与聚集。

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静脉系统血栓常见于房颤患者。房颤患者心房收缩功能障碍及心房扩大,导致该处血流速度相对缓慢,故凝血酶及其它凝血因子容易在这里聚集,形成局部高浓度。

抗凝药

维生素K拮抗剂:典型代表为华法林,可以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活化。但服用过程需注意监测INR指标,使INR目标控制在2.0-3.0。

新型口服抗凝药: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如达比加群酯、Xa因子抑制剂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

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药不能停!

冠心病是一个缓慢进展的过程。放了支架,只是暂时处理了血管最狭窄的地方。如果停用抗血小板药物,那么其它部位的血管也可能发生狭窄,甚至放了支架的血管也可能出现支架内的血栓。

因此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至少需要服用满一年,之后再停用其中一个,另一个要长期服用。

房颤患者PCI(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术后

启动真正的“双抗”!

真正的双抗指的是抗凝和抗血小板双管齐下。房颤患者PCI术后应根据CHA2DS2-VASc(血栓形成风险)评分与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制定个体化的双抗方案。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王鹏飞
王鹏飞 主治医师
禹城市人民医院 肾病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