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胸外科手术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其他手术?
提起手术并发症,不少患者朋友闻之色变。有研究表明,胸外科手术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9-59%,高于上腹部手术(0-5%)及下腹部手术(16-17%),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今天为大家带来相关解读。
数据显示,术后肺部并发症是胸部手术围手术期的主要风险之一,其中肺炎 19.5%、7天以上持续肺漏气7%~15%、肺不张8.4%、胸腔积液6.8%、肺水肿5.5%、痰潴留4.7%、呼吸衰竭0.5%~3.7%、ARDS 0.3%,这些并发症的出现导致住院时间平均延长1~2周。肺部并发症的出现主要有三类危险因素:
(一)术前危险因素
(1)吸烟
与不吸烟患者相比,吸烟者在肺部手术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延长,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也显著增高。术前戒烟4周以上可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2)肺部基础疾病
如患有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结核及其他病变引起的间质性肺炎及特发性肺纤维化等,可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
(3)年龄
年龄>70岁是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4)肥胖
尽管研究尚未证实肥胖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但肥胖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危险因素,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在肥胖患者中较为常见。
(5)长期卧床
长期卧床可以导致呼吸肌肌力减弱,排痰能力降低;小气道塌陷,分泌物潴留;双肺基底部坠积性水肿,坠积性肺炎风险增加。
(6)肺功能下降
肺功能下降是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被广泛认可并作为预测开胸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指标。有研究发现气流受限(FEV1/FVC<70%)是肺部手术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
(7)既往治疗病史
术前长期应用激素、新辅助放/化疗以及既往有胸部手术史及外伤史等可增加肺部并发症的风险。
(二)术中危险因素
(1)麻醉相关危险因素
麻醉类型、药物选择和操作方式均可影响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全身麻醉、大潮气量、高气道压机械通气、吸入高浓度氧气、术中液体超负荷和术中红细胞输注都是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
(2)手术相关危险因素
手术部位、方式、时间和手术操作均可影响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非心脏手术,胸部尤其是胸腹联合手术术后肺部并发症风险较大。肺切除手术中肺组织切除越多,肺功能损伤越大。胸部手术时间延长会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术中对肺组织的挤压和牵拉,造成不同程度的肺组织损伤。胸部手术还可因术中大出血和大量输血,膈神经、喉返神经和迷走神经损伤等造成急性肺损伤,诱发支气管痉挛,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进而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三)术后危险因素
(1)疼痛
镇痛不完善将影响休息和睡眠,造成免疫力和体力下降;疼痛影响患者正常的咳嗽,导致气道分泌物无法及时排出;镇通过度可能降低呼吸道的敏感性,抑制咳嗽反射,容易发生误吸和吸入性肺炎。
(2)排痰不充分
咳嗽反射减弱、痰液粘稠或患者因力量不足等导致咳痰能力下降,易导致排痰不充分,
痰液阻塞呼吸道, 易诱发肺不张、气道感染甚至呼吸衰竭。
(3)下床活动延迟
术后早期未能下床活动,易引起肺不张、肺炎及静脉血栓栓塞症等并发症。(4)血糖控制不佳
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增加。研究表明,术后胰岛素抵抗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
(5)胸腔积液、积气等因素
少量的胸腔积气和积液通常对通气功能影响不大,中等量甚至大量的积气、积液则限制
呼吸运动的幅度,影响通气功能,进而导致肺部并发症风险升高。
(6)术后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术后因各种原因需呼吸机辅助通气,特别是长时间应用机械通气的患者,肺部并发症明显增加。
正是由于胸外科手术风险因素多,对肺组织多有牵拉或损伤,对患者术后呼吸排痰功能有一定影响,术后护理难度较高,因此其肺部并发症高于其他临床科室手术。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