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建国 三甲
张建国 主任医师
北京天坛医院 功能神经外科

DBS:帕金森病患者的第二个“蜜月期”

2232人已读

帕金森病是多发于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称之为锥体外系疾病。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病患病率为1.7%。据此推算,目前国帕金森病患者已经超过300万人。

误诊错诊频发生早期症状要警惕

临床上,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就是平常所见的手抖、手部呈现搓丸式动作等;肌肉僵直,帕金森病患者的肢体和躯体通常都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很僵硬,初期感到某一肢体运动不灵活,有僵硬感,并逐渐加重,运动迟缓,甚至做一些日常生活的动作都有困难;如果挪起患者的胳膊或腿,帮助他活动关节,会明显感到他的肢体僵硬,活动其关节很困难;再者就是运动迟缓,如系鞋带、扣纽扣等动作变得比以前缓慢许多,或者根本不能顺利完成;除此之外,字越写越小的“小写症”、“面具脸”也是其主要症状表现之一。

帕金森病早期有些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常常因诊断错误导致不能及时治疗。因此,除了以上为大众所知几大运动症状之外帕金森病早期症状应引起重视,这些早期症状多为非运动症状主要有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精神障碍三种嗅觉减退、睡眠障碍、焦虑抑郁便秘非运动症状

帕金森病症状较复杂,容易被误诊,所以还需排除可引起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精神障碍的疾病。如脑卒中可引起感觉障碍,阿尔兹海默病可出现痴呆及精神症状,都需要与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相鉴别。

帕金森病难治愈及早干预很重要

帕金森病患者一般是单侧起病,随着时间的进展,病情逐渐加重并累及对侧肢体。帕金森病患者发病初期,药物往往能够控制许多震颤、僵硬症状,医学称之为药物治疗的“蜜月期”。但随着病情进展,药物作用逐渐降低,并且随着药量的增加,药物副作用逐渐显现,病人出现比较严重的、难以忍受的异动症、剂末现象,表现为肢体不自主的扭转、甩动或在药物代谢末期症状明显加重的波动现象。此时患者的症状可能已经影响日常生活,震颤严重者已不能自己端水、进食,僵直严重者无法自己起立行走,僵在床上无法自己翻身,患者本人非常痛苦,整个家庭也承受着极大的经济和精神上的压力。

DBS治“帕”已成外科首选

目前仍没有根治帕金森病的方法,但通过采取内科药物、外科手术及其他辅助康复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大大减缓症状,让患者能够独立生活,且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

脑深部电刺激手术,称为脑起搏器Deep BrainStimulation, DBS),是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细微电极发射电脉冲刺激脑内核团,减轻因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控制患者的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该项术式于1998年传入我国,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15万帕金森病患者接受了DBS手术治疗

DBS手术凭借微创、安全性、疗效明确、可逆可调节等优势国内神经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视为帕金森病患者治疗的第二个蜜月期

同时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治疗专家共识指出:当帕金森病进展到3-5年左右,伴随药物疗效明显下降、药物副作用增大或有严重的异动症状出现时,是患者进行脑起搏器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最佳时机。若病史超过15年或疾病进展到晚期,则DBS手术效果也会下降。术后帕金森患者的运动评分平均提高53%,效果好的患者有望提高80%以上,而DBS术后美多芭等效药量平均减少39%。一些术前生活完全难以自理的患者,通过DBS手术再次自己独立行走、活动,甚至重新工作、融入社会,极大地提升了生活质量,减轻了整个家庭的负担。

张建国
张建国 主任医师
北京天坛医院 功能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