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朱骏
朱骏 主任医师
上海闸新中西医结合医院 血液内科

5个方面,教你全面正确认知淋巴瘤的规范治疗

4488人已读

患上淋巴瘤,许多患者感觉就像被“判了死刑”。但淋巴瘤并非绝症,医学研究的进步已经使淋巴瘤脱离绝症的行列。淋巴瘤的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是淋巴瘤患者获得治愈的关键,而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前提是淋巴瘤患者对其疾病的认识程度。

20191219日,由高博医疗集团携手淋巴瘤之家联合举办的首届淋巴瘤医患交流会在高博(上海)医疗集团(闸新院区)温情开幕。高博(上海)医疗集团(闸新院区)血液病治疗中心主任/医疗总监朱骏从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康复5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淋巴瘤的那些事儿”,强调正确认知淋巴瘤的规范治疗是获得治愈的前提。

病因篇

(一)什么是淋巴系统?淋巴系统有哪些功能?

淋巴系统像遍布全身的血液循环系统一样,是由淋巴管道、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组成的网状液体系统。淋巴系统是人体“卫士”,具有区分自身抗原和外来抗原,抵御病原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对于液体和养分在体内的分配也有重要作用。

(二)什么是淋巴瘤?为什么会发生淋巴瘤?

如果淋巴系统出了毛病,即淋巴细胞发生了恶性病变,不受控制的生长,就会得淋巴瘤。目前,淋巴瘤的发病原因并不明确,感染、免疫缺陷、遗传倾向等可能是潜在的致病因素。

(三)淋巴瘤包括哪些类型?

淋巴瘤是一组生物学、组织学及临床特征异质性较大的肿瘤。按病理组织学分类,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 霍奇金淋巴瘤:

i.经典霍奇金淋巴瘤

ii.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

· 非霍奇金淋巴瘤:

i.B细胞淋巴瘤

ii.T细胞淋巴瘤

iii.NK细胞淋巴瘤

朱骏主任表示按肿瘤细胞增殖速度和自然病程分为惰性淋巴瘤、侵袭性淋巴瘤和高度侵袭性淋巴瘤。但是,大家需要了解的是,每种类型的淋巴瘤还可以根据病理学特点继续细分,目前有近百个淋巴瘤的亚型。

(四)淋巴瘤发病率

最新统计表明,中国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5.94/10万。霍奇金淋巴瘤占淋巴瘤的9%10%,是一组疗效相对较好的恶性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占淋巴瘤的90%左右,分类复杂,疗效比霍奇金淋巴瘤较差。非霍奇金淋巴瘤里大概2/3B细胞淋巴瘤。

(五)临床那些常见淋巴瘤

1.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DLBCL是最常见的淋巴瘤类型,WHO分类中将DLBCL定义为一类弥漫生长的B细胞性淋巴瘤。医生可以通过CD10BCL6MUM1三个指标的阴阳性,把弥漫大B进行生发中心(GCB)和非生发中心(non-GCB)两大类。

2.T/NK细胞淋巴瘤

T/NK细胞淋巴瘤是起源于成熟T/NK细胞的淋巴瘤,其异质性很大,WHO分类中其被分为20多个亚型,其中,结外T/NK细胞淋巴瘤(鼻型)最常见,定义为鼻区及鼻区以外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症状篇

(一)淋巴瘤有哪些症状?

淋巴瘤患者可能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局部症状最常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例如颈部/锁骨/腋下淋巴结进行性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此外,不同部位淋巴结肿大可引起相应压迫症状,例如压迫神经可引起疼痛;压迫上腔静脉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压迫气管导致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紫绀。

(二)淋巴瘤还有哪些其他症状?

淋巴瘤患者还可出现结外病变,即淋巴结以外的器官上分布的淋巴细胞发生了病变。结外淋巴瘤几乎全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3-1/2。按照发病频率高低依次为:胃肠道、鼻、咽部和扁桃体、皮肤、涎腺、眼眶和泪腺、睾丸、肺、甲状腺、中枢神经系统、骨骼、乳腺、子宫颈和卵巢等。

(三)出现疑似淋巴瘤症状,下一步该怎么办?

如发现可疑症状,朱骏主任建议首先应该到相应科室就诊:血液科、肿瘤科或淋巴瘤专科,并进行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确诊后配合医生进行足疗程规范治疗。


诊断篇

(一)淋巴瘤患者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1.影像学检查,包括CT检查、MRIPET-CT,一般建议初诊的病人要做PET-CT,一方面协助医生进行分期,一方面可以方便将来评估治疗的疗效。

2.病理诊断。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是基于细胞形态学,结合免疫组化和荧光原位杂交等多种检测手段的整合诊断模式,最终给到医生一个精确的淋巴瘤诊断。

(二)淋巴瘤分期标准

1971年举行的Ann Arbor会议提出,主要根据临床表现、体格检查、B超、CT扫描等检查结果进行分期,是国内外公认的淋巴瘤分期标准。

image.png


(三)预后指数

国际预后指数(IPI)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DLBCL预后判断系统,此系统依据5个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进行评分。

治疗篇

(一)淋巴瘤有哪些治疗方法?淋巴瘤药物治疗有哪些?

淋巴瘤的治疗方法取决于淋巴瘤类型、疾病分期、个人身体状况等因素,需要进行规范治疗。淋巴瘤的治疗方案包括化疗、放疗、靶向免疫治疗、手术治疗、自体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淋巴瘤的药物治疗通常是传统化疗方案联合或不联合免疫靶向治疗。常用的传统化疗方案有ABVD方案(阿霉素+博来霉素+长春花碱+氮烯咪胺);CHOP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CVP方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EPOCH方案(足叶乙甙+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阿霉素+泼尼松)。免疫靶向药物有CD20单抗等。淋巴瘤的治疗需要足疗程规范化,规范化治疗是淋巴瘤治愈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能治疗稍见成效就停止治疗。

(二)DLBCL有哪些治疗方法?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的类型,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靶向免疫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化疗方法使用化学药物杀灭肿瘤细胞,选择性不强,在杀灭肿瘤细胞同时损伤人体正常细胞。放疗是利用放射线进行治疗,放射线包括α、β、γ射线和各类X射线。靶向免疫治疗针对特定靶点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是通过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解救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部分患者还可以通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方式。医生通常根据疾病分期和整体状况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三)患了DLBCL,要重视首次治疗方案的选择

对于初次诊断肿瘤时首先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案称为“一线治疗”。一线治疗达到完全缓解是治愈性治疗的第一步。选择最佳的一线治疗方案,并严格遵从医嘱,保证足疗程规范化治疗,争取获得治愈的最大机会。

目前DLBCL常用的免疫化疗方案是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免疫化疗方案(R-CHOP)。不同情况的患者需要的疗程不一样,一般是6-8个疗程。一个治疗周期一般是21天,即3周一个疗程,所以患者应每隔3周去医院进行免疫化疗。不可自己随意更改时间,更不可擅自停止治疗。

治疗中或治疗后的疗效评估非常重要。评估评估的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查、胸、腹及盆腔CT检查、PET-CT和骨髓穿刺或活检。总之,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要求和检查,评估当前治疗结果,为后续治疗指明方向。

(四)出现复发怎么办?

小部分患者在一线治疗完全缓解后出现复发。但是大家不要担心和害怕,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治疗方案适用于复发患者。目前复发DLBCL的临床治疗选择包括二线化疗方案、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参与临床试验比如CART细胞治疗等,大部分都获得良好疗效。

免疫治疗可以改善DLBCL患者的预后,但40%-50%的患者不能依靠传统化疗治愈。因此,年轻高危(aaIPI=23)患者,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的患者,推荐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巩固治疗;复发、难治患者,具备移植条件且通过二线治疗达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的患者,也可以通过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或不联合局部放疗作为挽救治疗。

(五)淋巴瘤可以治愈吗?

朱骏主任说道,淋巴瘤是最有可能治愈的恶性疾病之一。其中霍奇金淋巴瘤的治愈率较高,被认为是一种可以治愈的恶性肿瘤。此外,一定比例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也可以在接受恰当治疗后得到治愈。即使是不可治愈的淋巴瘤,在积极有效的治疗下也可以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输注反应。总的来说,淋巴瘤的治疗原则是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坚持足疗程规范治疗!

康复篇

淋巴瘤患者出院后,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呢?

(一)出院后需坚持服药

淋巴瘤的治疗是长期的,尽管在手术切除和综合治疗后病情极大缓解,但仍不能放松警惕。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停用任何药物以前,一定要咨询医生!

(二)坚持长期随访

· 按时:完成所有治疗后处于缓解期(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患者第一年每3个月一次;第二年每6个月一次;3年以上每年一次1(不同亚型淋巴瘤随访时间可能不同,谨遵医嘱)。

· 定点:尽量到前期住院的医院或负责的医生处复查;如果医院有专门的淋巴瘤随访门诊,也可以去那里复查。

· 复查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等;心电图、肝脏、胰脏、后腹膜B超,胸片或CT。

· 长期:淋巴瘤的治疗是长期的。淋巴瘤治疗后无瘤生存>5年者仍有远期复发风险。淋巴瘤长期治愈后并发第二肿瘤的危险性仍然存在,通过随访,争取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提高远期疗效。

(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饮酒、不抽烟、尽可能避免感染及感冒、生活有规律切不可太疲劳、

远离致癌物质,比如咸鱼,烧烤食物,熏制食品,油炸食品,霉变食品,以及反复烧开的水等。

· 合理的饮食均衡饮食:食物多样化、合理搭配、荤素搭配、酸碱平衡、色香味调配、不

偏食。

· 适量的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利于改善睡眠,提高免疫力。但运动量不宜过大。

· 乐观的心态:要有治愈的信心;坦然面对常见不良反应与疾病反复;多与家人和朋友交流沟通。

正确全面认识淋巴瘤,了解淋巴瘤的规范治疗,同时坚持足疗程规范治疗是淋巴瘤患者获得治愈的关键。而在这个长期、系统性的抗击淋巴瘤过程中,更离不开医生与患者的共同配合、患者的长期自我管理以及坚定治愈的信心。


image.png

朱骏

副主任医师,血液病诊疗中心主任 医疗总监

复旦大学医学硕士

擅长各类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异常、红细胞增多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病的诊治,尤其是运用自体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血液病。参与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挽救性治疗难治性恶性血液病的关键技术建立与临床应用”获得2017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在血液病合并感染的防治方面也有较深入的研究,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影响因子9.117)、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临床血液学杂志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并负责多个省部级临床研究课题。

朱骏
朱骏 主任医师
上海闸新中西医结合医院 血液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