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慧茜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悲喜全不由己,可能是得了双相障碍丨国际双相障碍日

发表者:董慧茜 人已读

3月30日是国际双相障碍日,它由国际双相障碍联盟、亚洲双相障碍联盟、国际双相障碍基金会联合发起,是继世界自闭症日、世界老年痴呆日的第三个国际性精神障碍纪念日。之所以选定这个日子,是因为它是艺术巨匠,同时也是一名双相障碍患者,梵高的生日。今年的主题是“今天的努力,明天的力量”。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在一些旧的资料中又被称为“躁郁症”,是指一种在抑郁状态和躁狂状态之间反复切换的精神疾病,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类。处于抑郁状态时,叫做抑郁发作,处于躁狂状态时,叫做躁狂发作,而当两者共同呈现时则被称为混合发作。依据躁狂、抑郁症状的典型性及持续时间长短的不同,双相障碍又可分为I型、II型及环性心境障碍。若躁狂、抑郁状态切换速度过快(在先前的12个月内至少有4次符合躁狂、轻躁狂或重性抑郁发作诊断标准),则被称作快速循环,作为双相障碍的一种特殊状态。

典型的躁狂发作包括情感高涨、欣快;自尊心膨胀或者夸大;情绪上表现为易怒;由思维反应过快造成的意念飘忽、思维奔腾等;精力充沛及由精力充沛导致的言语活动增多、睡眠减少等;行为上则表现为冲动、无节制、低估风险而由此产生不良后果。可出现伤人、毁物,好与他人起冲突等现象。出现部分上述症状及症状程度较轻时被称作轻躁狂。

典型的抑郁发作包括情绪低落、丧失快感、流泪、疲劳、精神迟滞、运动性迟滞及绝望感。有些会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绝望感强烈时会引起病患的自杀行为。

重躁狂与重抑郁相互转换被称为双相障碍I型,轻躁狂与重抑郁相互转换被称为双相障碍II型。

环性心境障碍在某些文献中又被称为“循环型人格障碍”,主要特征为起病极早(通常为学龄前),但抑郁症状及躁狂症状均不明显,因此本人很难意识到自己患有此病。但这种来回转换同样也会带来痛苦。

全球双相障碍的终身患病率为2.4%(双相障碍I型、II型和未特定型终生患病率依次为0.6%、0.4%、1.4%)。双相障碍主要发生于成人早期,调查资料显示,双相障碍I型的平均发病年龄为18岁,双相障碍II型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5岁。 双相障碍I型男女患病率几乎均等。快速循环、双相障碍II型则以女性常见。男性患者多以躁狂发作的形式发病。而女性首次发作大多表现为抑郁发作,或者病程中更多表现出抑郁发作或混合发作,发病时间更易在更年期和产后。目前的研究发现双相障碍可能具有遗传性。

除年龄、性别、遗传因素外,婚姻、社会经济及文化程度及生活应激事件也会成为导致患双相障碍的因素。一般来说,人际关系不佳、社会阶层低下、经历相关应激事件(如丧偶、失业、严重躯体疾病、危及生命的突发事件等),会导致患双相障碍的概率增高。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