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焕雷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媒体报道

心研所60周年·科主任风采丨黄焕雷:在心脏微创外科路上砥砺前行

发表者:黄焕雷 人已读

岁月轻轻滑过指尖,往事便渐渐弥散在如沙漏般的光阴里面。踏歌前行,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一个甲子的岁月中,令人心动的故事、一些精彩的瞬间,历经风雨洗礼弥久历新。让我们记下这些事,这些人,记下所有热爱心血管病事业、献身心血管病事业的人的火热人生!

——心研所60周年题记

mmexport1585623628572.jpeg

黄焕雷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成人一区主任。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观念的改变,心脏微创手术正在以自己独特的优势成为未来心脏外科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心外科成人一区主任黄焕雷游刃有余用好一个小小胸腔镜,在心脏微创外科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黄焕雷博士毕业于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师从著名的心血管外科专家肖学钧教授,2004年-2005年曾赴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作访问学者。黄焕雷擅长微创心脏外科手术,尤其瓣膜的微创修复手术。每年主刀完成心脏手术近450,其中各类微创心脏手术近300例,全胸腔镜微创二尖瓣修复近100例。对于老年重症不适合体外循环手术的患者,黄焕雷医生大胆采用TAVI技术,心脏不用切开不用停跳便可完成瓣膜手术,为老年患者提供了理想的治疗方法。2019年主刀带领团队完成国内首例妊娠期孕妇的全胸腔镜下微创二尖瓣置换手术,这是国内微创技术在孕妇这类特殊患者的首次应用,术后母子平安。

心脏术后远期重度三尖瓣反流一直是困扰瓣膜外科的难题,如何进行手术治疗是国际上公认的棘手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黄焕雷和心外科的同事们在国际上率先创立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并成功应用于该类患者。这种方法克服正中再次开胸,获得了国内外的肯定和认可。2018年5月,黄焕雷代表医院和科室参加了在美国举行的胸心外科领域国际影响力最大的学术盛会2018AATS,并在会议上宣读论文,成为国内少数几个登上这一顶级会议讲台的中国医生之一。有关这一新技术的学术论文,已发表于胸心外科领域具有很高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和国内的《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进一步详细介绍了来自中国的先进经验。这一先进手术技术获得了2018年度广东省人民医院新技术一等奖。

Screenshot_20200331_110224.jpg

黄焕雷在美国心外科学术会上宣读其学术成果。

在做好手术的同时,黄焕雷还特别注意手术前和手术后的治疗,患者手术之后住院时间短,手术效果好。在平时工作中积极开展血液管理技术的临床应用,使大部分心脏病患者实现了无输血心脏外科手术,避免了输血所带来的风险,并降低了医疗费用。这一课题获得了2015年度广东省人民医院新技术二等奖。

除了为病人做好手术,黄焕雷特别重视对年轻医生的传帮带和对边远地区医院的帮扶工作。每年培养研究生、进修生、实习生多名。2014年是黄焕雷医生难以忘怀的一年。这一年夏天,在医院的组织下,他担任医疗组组长,和心研所周成斌、张建军、肖营凯、朱伟、卢嫦青、凌云组成7人援疆医疗队,到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柔性援疆工作。他们克服困难完成高难手术近50例,与当地同事一起开展了人工腱索二尖瓣成形技术、全腔镜微创心脏手术等多项新技术,这些都是南疆地区首次开展的新技术。他作为队长提出“分三步走,实现两个角色转换,达到一个主要目的”的工作方案,实现了让喀地一院心胸外科团队能完全独立完成常见病、多发病的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的目的。

Screenshot_20200331_110255.jpg

2014年黄焕雷任队长帮扶对口医院发展心脏外科技术。

Screenshot_20200331_110313.jpg

Screenshot_20200331_110335.jpg

黄焕雷指导新疆医生做手术。

黄焕雷参与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攻关课题的研究工作,参与完成国内第一例国产心室辅助装置的临床应用,这一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如今,在老一辈专家教授的指导和帮助下,黄焕雷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青年心血管外科专家。他兼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微创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际微创心脏外科协会会员(Member of ISMICS),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及秘书,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青年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华外科杂志》审稿专家。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编《心脏病与妊娠》《体外循环新进展》《心脏辅助循环》等专著。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2016年度广东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曾获评“岭南名医”“广州实力中青年医生”等荣誉称号。

文章转自:广东省人民医院发布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