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刺扎手莫大意,处理不好会要命
过年过节或者改善生活时,我们免不了要杀鸡宰鱼处理海鲜,在这里希望提醒大家,处理这些美味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手,由于被鱼刺或者虾尾扎破手指而导致截肢甚至死亡的病例已经屡见不鲜。为什么小小的鱼刺会危急人们的性命呢?背后的原因是海鲜携带创伤弧菌。
什么是海洋创伤弧菌?
创伤弧菌又称为海洋弧菌,是一种栖息于海洋和海鲜体内外的一种常见细菌。一旦发生此类细菌感染,临床上最常出现的症状是伤口感染。治疗不及时,会导致严重的败血症及肢体坏死,发病迅速,死亡率非常高。
为什么会感染这种细菌?
海鱼、贝类、虾类、螃蟹可以携带海洋创伤弧菌。如果我们在处理这些食物的时候手不小心被扎破,或者本身就有伤口,就容易感染这种细菌。其实这类疾病的发生率并不高,平时即便吃了受感染的海洋也不一定会被患病,但是如果体质比较差的话,就容易被病菌感染。
哪些人容易感染?
经常喝酒,患有酒精性肝硬化的人,或者本身患有慢性肝炎的人群;即便没有慢性肝病,但是经常酗酒的人;
有慢性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慢性肾衰竭、贫血等疾病,感染后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结果;
具有遗传性疾病,比如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病的人,感染后往往会预后不佳;
本身就免疫力低下的患者。
怎样预防感染海洋创伤弧菌呢?
不要生吃海鲜,如蟹、虾、牡蛎等,一定要佩戴手套尤其是橡胶手套清洗海鲜,避免被扎伤。
如果皮肤已经有伤口或者破损,一定要保护好皮肤,尽量避免再去接触海水。皮肤有伤口或破损时,应保护好受伤皮肤,避免接触海水。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不慎被鱼刺扎伤怎么办?
首先应该先把鱼刺取出来,鱼刺在伤口里待的时间越长,引起感染的机会越大,可用无菌针挑出来,较深时,需要切开取刺,取出后用碘伏消毒伤口;
如果伤口肿胀严重、有明显化脓情况时,需要切开引流,局部或者全身使用抗菌素防止感染。
伤口较深时,应该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等预防感染。
如自行处理后,病情持续加重或未缓解,需要立即去医院进行就诊。
本文是许士俊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