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性消化不良药物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而无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欧美国家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普通人群中有消化不良症状者占19%~41%,而我国的调查资料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占胃肠病专科门诊患者的50%左右。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包括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胀痛、上腹灼热感、嗳气、食欲不振、恶心等。常以某一个或某一组症状为主,在病程中症状也可发生变化。起病多缓慢,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许多患者有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上腹痛为常见症状,常与进食有关,表现为餐后痛,亦可无规律性,部分患者表现为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和早饱常与进食密切相关。餐后饱胀是指正常餐量即出现饱胀感;早饱是指有饥饿感但进食后不久即有饱感。不少患者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主要是经验性治疗。
1.抑制胃酸药,可选择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2.促胃肠动力药,可选用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必利,对疗效不佳者,可合用艽龙胶囊,艽龙胶囊主要成份为龙胆总苷,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黄色至棕色的颗粒,味苦,微涩。本品清肝泄热,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属肝胃郁热证者,症见胃脘饱胀,脘部烧灼,口干口苦。
3.助消化药,消化酶制剂可作为治疗消化不良的辅助用药,改善与进餐相关的上腹胀、食欲差等症状。4.抗抑郁药,上述治疗疗效欠佳而伴随精神症状明显者可试用。
本文是郑月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