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哺乳期也可以使用的止痛药
13918人已读
自从当妈妈后,陆续有多个朋友向我咨询过哺乳期用药的问题。前几天,一个哺乳期的宝妈朋友咨询我:牙齿疼了2天了,疼得受不了,想吃止痛药,可不可以?我告诉她:当然可以,选择安全的止痛药物即可,比如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哺乳期是女性特殊的生理阶段,这一时期因为要哺乳,当身体遇到不适时,很多宝妈首先选择隐忍,只有实在忍不住了才会想到就医或用药。曾与几个宝妈沟通时发现,如果哺乳期生病,要么硬扛,要么停止哺乳,去医院挂水或者吃药。其实虽然哺乳期可以选择的药物很有限,但并非一定要断奶不可。今天,我们就先来谈谈哺乳期遇上疼痛,镇痛药物该如何选择?哺乳期是女性特殊的时期。产后激素水平发生变化,身体机能还未安全恢复,再加上身份的转变,长期的睡眠不足等等问题,心理和生理处于很脆弱的阶段。而这种脆弱恐怕也只有经历过哺乳期的人才会懂。比如产后关节肌肉力量没有恢复,但是要长期抱娃,容易发生腱鞘炎、肩关节炎,而产后身体虚弱,容易感冒发烧等。如果疼痛难耐,当然可以使用镇痛药缓解。对于宝妈而言,不敢吃药往往有两个顾忌:害怕对乳汁的分泌有影响和害怕对孩子有影响。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脂溶性低,蛋白结合率高的特点,通过乳汁分泌的量很少,所以哺乳期疼痛可以选择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这里推荐两种比较安全的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布洛芬是典型的NSAIDs类药物,半衰期短(2h左右),脂溶性低,蛋白结合率高,通过乳汁的量很少,排泄快,目前也没有研究证实会影响泌乳。对乙酰氨基酚属于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又名扑热息痛,与布洛芬不同的是,它没有抗炎作用。其半衰期1~4h,平均2h左右,进入乳汁的量极少,排泄快,安全性高,美国儿科协会也将其列为哺乳期可安全使用的镇痛药之一。这两个药都可以用于退烧、缓解头痛、咽痛、牙痛、关节疼痛、神经痛等症状。在哺乳期使用不影响泌乳,无需刻意停止哺乳。但要注意剂量,不要过量使用。最好是在哺乳后服药,拉长服药与下次哺乳的间隔时间。尽管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是很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但如果没有办法获取这两种药,可以用其他相对安全的解热镇痛药代替,比如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氟比洛芬等。如果是身体外部的伤痛,可以选择外用制剂,比如双氯芬酸钠贴剂、双氯芬酸钠二乙胺乳胶剂、洛索洛芬贴剂等。注意:婴儿排泄水杨酸类药物比较慢,而且阿司匹林用于婴幼儿有可能导致瑞夷综合征,所以,哺乳期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可以。根据母乳喂养医学会指南,推荐哺乳期使用局麻药来减少对阿片类麻醉药的使用。利多卡因组织分布快而广,起效快,弥散能力强,进入乳汁的量极少,从局部消除大约2h,对婴儿风险极低,美国儿科学会和WHO均将其列为哺乳期适用的药物,使用后可以继续哺乳。不建议长期使用。虽然上述推荐的镇痛药物通过乳汁分泌极少,但是不排除长期使用造成的蓄积。比如对乙酰氨基酚,如果母亲大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产生肝毒性,也有可能影响婴幼儿胃肠道,造成腹泻。布洛芬长期使用也可能造成胃肠道不适。镇痛药只能对症,如果使用镇痛药后无法缓解疼痛,那么需要去医院查明具体病因,评估是否需要其他干预措施。可以根据药物的半衰期来调整下次哺乳的时间。对于大部分的药物,一般经过5个半衰期,药物便可基本上从体内消除。比如对于半衰期2h的药物,5个半衰期后基本上药物可以从体内排出了,即10h后便可以哺乳了。但是不同的药物,半衰期不一样,而且不同的剂型,药物在体内释放的形式和速度也不一样。且有些药物在体内难以消除或致畸作用很强,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建议咨询专门的产科医生或者药师。哺乳期最好使用单一成分的镇痛药,不建议使用复方镇痛药,因为复方制剂不仅含有解热镇痛药,往往还含有其他成分;镇痛药物种类繁多,篇幅所限,以上介绍的主要是NSAIDs类解热镇痛药;后续还会继续写与哺乳期、妊娠期用药有关的内容,如果感兴趣的话,扫码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文为作者原创,若有转载请后台联系。
本文是陈婷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