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到岁数就花眼,有办法,这辈子都不带老花镜
问:医生,您好,我今年46岁,是一所高校老师,平时教书做科研乐在其中。这两年不行了,眼睛开始花了,两眼视力模糊、远近都看不清楚,以前近视戴眼镜也习惯了,现在可好,近视老花两副眼镜来回换,特别不方便,每次开车都提心吊胆的,请问能手术吗?
郁闷的张先生
俗话说“花不花,四十八”。是说老花眼在48岁是个关键期。
如同人老了会长白头发、皱纹一样,眼睛出现老花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也是身体开始衰老的信号。一般从40-50岁左右眼睛就开始出现老花了,而且还会以每5年增加50度的速度递增。
人人都会发生老花眼
当我们用眼睛看物体时,光线通过角膜和晶状体后投射到视网膜上来成像。正常情况下角膜和晶状体是透明的,以便光线可以顺利地进入眼内。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随着镜头的拉长和缩短,就能清晰地看到远处和近处的物体。当眼睛衰老、晶状体弹性变弱,也就是照相机的镜头不能自如的伸缩时,看到的物像开始“跑焦”,无法看清物体,就形成了老花眼。
有数据显示,我国40岁以上的人群,未经矫正的老花人数约3.71亿人。中国人过了50岁,就有81%的人眼睛会出现老花。
而且老花的程度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变化,老花眼镜的度数也会逐渐加深。一般40~45岁的人(没有近视、远视或散光),老花的度数约在100~150度;50岁约200度;60岁约300度;60岁以后由于晶状体基本完全硬化,度数就变化不大了。
一旦得了老花眼,是不可能发生逆转的!
这些原因让你“视近不能”
得了老花眼的朋友常常出现视近物模糊,阅读容易疲劳,伴有眼酸胀、流泪等症状,严重影响工作,是什么原因让我们“老眼昏花”的?
1、年龄因素
年龄是影响眼睛调节能力的一个最主要因素。随着年龄增加,晶状体的弹性会变低,密度增加,逐渐形成老花眼。
2、屈光不正
近视和远视都属于屈光不正,但是远视比近视出现老花眼的时间要早。近视患者佩戴框架眼镜后,减少了同样阅读距离的调节要求。另外,带隐形眼睛的患者也会较早出现老花眼。
3、用眼习惯
晶状体的调节需求与视线距离有直接关系。长期从事近距离用眼工作的人,睫状肌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比从事远距离工作的人更容易出现老花眼症状。
4、药物影响
应用胰岛素、利尿药等药物的患者,晶状体含水量发生改变,导致调节力下降出现,因此出现老花眼的时间会比较早。
5、先天及后天因素
如有先天性眼疾,角膜外伤,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房水,晶状体屈光指数减少,玻璃体屈光指数增高等也会引起老花眼,这种情况多见于老年人和糖尿病人群体。
有了老花眼不用太担心,有改善的方法
老花眼是任何药物都无法预防和治愈的。早期老花眼可以通过一些的康复训练手段得以缓解。
1、反转拍
也叫双面镜,是一种简便的视功能锻炼工具。
别小看这个东西,功能很强大的!每天坚持翻一翻,能有效训练睫状肌,改变它的工作状态,增加其肌肉力量和运动速度、幅度,提升调节能力。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便携式的眼保健工具。
2、字母表操
可改善眼睛的调节幅度、提高调节灵活度;
包括小字母表和大字母表,均由100个视标组成,每行10个视标,共10行。分别置于40cm处或≥3米处的墙面(大字母表需与眼睛在同一水平高度)进行视觉训练。
老花眼一段时间后,采用训练的方法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时,就需要考虑采用人工晶体置换的办法了,在摘除白内障的同时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或真正具有调节作用的人工晶体来实现全程清晰的优视力……
把老花镜“放”到眼睛里
上面说到的张先生后来到北京博爱医院眼科进行了全面检查,在与专家充分的沟通和表达了自己工作、生活的用眼需求后,最终,专家根据他的各种检查结果和他的需求为他选择了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
整个手术过程数分钟,没有任何痛苦,术后第一天就达到了满意效果,一周后张先生双眼远、中、近的视力均在0.8~1.0左右,他再也不用两副眼镜来回倒着用了。
张先生说,现在看东西特别透亮,不管是开车、做科研还是上课,连最后一排学生的脸都看的清清楚楚,眼睛也很少疲劳,“返老还童了”,结束了与近视和老花“相爱相杀”的生活后,张先生形容摘镜后的感觉:简直焕然一新的世界开启了人生新的生活!
谁说老花眼一辈子离不开老花镜?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手术治疗老花眼越来越受到欢迎,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已经有超过800多万老花眼接受了手术治疗,效果十分理想。
在帮助人们摆脱老花眼的手术治疗上,多焦点人工晶体功不可没。
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治疗老花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运用高科技光学技术设计的不同焦距,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远、中、近三个焦点,模拟人眼的变焦能力,让人眼重新拥有更完美的远中近全程优视力。
人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无论是看近——看报纸、手机、各种标签,还是中——打麻将、做饭、用电脑,以及看远——看电影、开车、散步……老花眼的人群再也不用借助老花镜了。
在彻底矫正老花眼的同时,
多焦点人工晶体手术同时也解决了白内障存在的可能性。
卓越的术后视觉质量可以满足高质量视觉感受的追求,
特别符合精密计算机专家、摄影家、
艺术家、办公室人员等对用眼高要求群体。
本文是刘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