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泰标
李泰标 主任医师
厦门市第五医院 中医科

中风瘫痪,怎么治?

2822人已读

相信大家对中风这种疾病并不陌生。

中风,又叫脑卒中,在老年人中很常见。55 岁之后,每增加10岁,中风的风险会增加一倍。

今天,就来讲讲中风瘫痪的中医诊疗思路。

点击观看视频:中风瘫痪,怎么治?



知 识 点

小续命汤

中医方剂名。出自《普济方》卷九十七引庞安常方。

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足战掉,语言謇涩,肢体麻痹,神思昏乱,头目眩重,痰诞壅盛,筋脉拘挛,屈伸转侧不便,涕唾不收。麻黄(去根节)一两(气实者全用,气虚者一半,以威灵仙代一半),木香一两(不见火),缩砂仁一两,人参(去芦)一两,川芎、甘草(炙)一两,杏仁(去皮尖,炒)一两,汉防已一两,桂心(去粗皮)一两,北防风一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川乌(炮)三分,白芍药一两,黄芩七钱,独活一两。

孙思邈“续命煮散”

组成:麻黄、川芎、独活、防已、甘草、杏仁各90克,紫油桂(不可用普通肉桂代替) 生附子、茯苓、升麻、辽细辛、高丽参、防风 各60克,透明生石膏150克、生白术120克,上药一并捣粗末,混匀备用。

用法:每次4克,绢包(细密之白布亦可),加水800毫升,文火煮至400毫升,分作4次饮,3小时1次,重症24小时用28克,不可间断。连饮7-10日。

地黄饮子

中医方剂名,别名地黄饮。为补益剂,具有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之功效。主治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临床常用于治疗晚期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脊髓炎等慢性疾病过程中出现的阴阳两虚者。

四君子汤

中医方剂学。为补益剂,具有补气,益气健脾之功效。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萎黄,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数。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属脾胃气虚者。

二陈汤

中医方剂名。为祛痰剂,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效。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痰者。

三阴煎

【功用】补肝脾,养气血,益阴精。

【主治】肝脾虚损,精血不足,神疲乏力,头昏目眩,面色萎黄,夜寐少安,及营虚失血,中风血不养筋,疟疾汗多邪散但未热犹不能止者。

八珍汤

中医方剂名,别名八珍散。为补益剂,具有益气补血之功效。主治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耳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临床常用于治疗病后虚弱、各种慢性病,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属气血两虚者。

天麻钩藤饮

组成:天麻、钩藤、石决明、杜仲、寄生、牛膝、黄芩、栀子、茯神、益母草、夜交藤

这11味药组合在一起,具有平肝息风、清热安神的功效,治疗阴虚阳亢的效果很好。


李泰标
李泰标 主任医师
厦门市第五医院 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