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脑膜炎日”话脑膜炎
每年的4月24日是世界脑膜炎日,今年的主题是“战胜脑膜炎”。刚好接诊了一位40岁“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不明原因头痛,门诊做了头颅SCT发现有异常,住院后做了腰椎穿刺,测脑脊液压力偏高,脑脊液细胞数和脑脊液蛋白均升高,考虑病毒性脑膜炎,给予抗病毒、营养神经、脱水降颅压治疗效果良好。患者头痛明显减轻。
提起脑膜炎,很多人会想到儿童容易得脑膜炎,提起腰椎穿刺检查,很多人会感到害怕。事实上,脑膜炎的发病年龄十分广泛,抵抗力降低的时候遇到病毒、细菌入侵就容易患脑膜炎,腰椎穿刺脑脊液化验是最直接最可靠的检查方法。
“脑膜炎”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常见的“脑膜炎”包括“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病原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有三个途径:
1)血行感染:通过蚊虫叮咬、动物咬伤,使用不洁注射器进入血流,面部感染如长疖肿时逆行进入颅内,孕妇感染后经胎盘传给胎儿。
2)直接感染:头部外伤穿透颅骨,病原体可进入颅内。
3)神经干逆行感染:单纯疱疹病毒、狂犬病毒对神经系统有很强的亲和力,可通过皮肤黏膜的神经末梢进入神经干,逆行进入颅内。
脑膜炎常见的症状有发热、头痛、颈痛、脖子硬、全身肌肉酸痛,食欲减退、全身乏力,因为与普通感冒症状类似,很容易被误诊,因此反复头痛不缓解时,一定要到神经内科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有的脑膜炎症状重,进展非常快,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抗病毒、抗结核、抗炎等治疗,配合免疫治疗及支持治疗,病情较轻的可完全治愈。为了预防患“脑膜炎”,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熬夜、劳累,天气变化时适时增减衣物。加强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有呼吸道感染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积极治疗,防止并发颅内感染。
本文是刘会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