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吴浩 三甲
吴浩 主任医师
宣武医院 神经外科

颈椎后开门椎板成形术后C5神经麻痹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3083人已读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重,需要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数量持续增加。颈椎后开门椎板成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颈椎病的手术方法,并发症少,目前被广泛应用。但术后C5神经麻痹仍是其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5.1%,造成肌无力、臂痛、麻木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

以往文献总结了C5神经麻痹的如下特征:1) 50%的患者伴有肩背部区感觉障碍或难以忍受的疼痛;2) 92%的患者有患侧肢体瘫痪,表现为抬臂困难;3)几乎所有的瘫痪都出现在手术后一周内;4)预后较好,但重度肢体瘫痪患者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其产生原因尚不明确,推测可能由于神经根损伤,和术中使用磨钻而引起的医源性热损伤等。

一项来自日本福井大学骨科-康复医学院的回顾性研究,总结了该中心颈椎后开门椎板成形术后C5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并提出预防该并发症的对策。


01

方 法

2001年至2018年间,共有326例颈椎病患者接受颈椎开门椎板成形术。C5神经麻痹定义为术后2周内三角肌肌力小于等于3级。其中,有10名(3.1%)患者出现C5神经麻痹。为了和无C5麻痹的患者进行比较,选取了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和术前JOA评分,以及影像学测量指标等因素纳入分析。

影像学参数指标定义如图1所示,检查项目包括x光片,CT和MRI。在X光片上测量中立位颈椎前凸的角度(θ),和椎管扩张的百分率(a/b)(图1A)。在CT轴位扫描中,测量术侧C5椎间孔的宽度,C5上关节突向前突出的最远距离(c),骨槽的位置采用术后骨槽中点和椎体中点距离与术前关节突最内侧和椎体中点距离的比值来描述(d’/d)(图1B)。MRI扫描中,记录脊髓中线到患侧脊髓边缘的宽度(e),以及术后脊髓向后位移的距离(f)(图1C)。

image.png


02

结 果

C5神经麻痹的患者C5椎间孔宽度较窄,骨槽位置超过了小关节的最内侧,而且脊髓最外侧与骨槽的距离明显大于无症状患者。其他因素,如患者基本特征、基础疾病、颈椎对椎管扩张比率、C5上关节突前突、脊髓后移位、手术时间等指标在有症状和无症状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03

讨 论

结果表明C5神经麻痹的原因与开槽位置有关,出现并发症者骨槽距离中线较远,距小关节近。产生并发症可能的原因是磨钻位置靠近小关节突,对神经根的热损伤大,而且可能造成小关节突微小骨折带来机械损伤(图2)。所以手术时要注意尽量不要超过小关节内侧,磨钻操作方向尽量朝向内侧,可以将黄韧带作为解剖标志。



结 论

骨槽的位置可能在颈椎后开门术后C5神经麻痹的病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建议手术时磨钻开骨槽的位置不要超过小关节的最内侧。

image.png


吴浩
吴浩 主任医师
宣武医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