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骨骨折的康复治疗
摘要
鼓励患者在术后3-5天做足和脚踝的活动,遵循循序渐进的康复原则,一般8-12周骨折愈合后就可以开始逐渐负重。
引言
跟骨是具有多个关节面的骨性突起,结构具有复杂性和不规则性。其骨松质多,血液循环供应丰富,形态学上存在力学薄弱点,容易骨折。
跟骨骨折在临床足部骨折中比较常见,多发生于成年人。大部分是由于高空坠落时足跟着地造成垂直撞击所致,车祸、运动伤害、挤压伤等也可造成跟骨骨折,骨折后多情况复杂,主要特征是距下关节的压缩和关节面下方的骨结构碎裂,在高空跌落中若冲击力足够大,有时会伴有脊椎和骨盆的损伤。
跟骨骨折轻者为轻微移位骨折,严重的导致粉碎性骨折。临床上表现为足跟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甚至肿胀压痛,有的出现功能障碍、局部畸形和骨擦音,足踝部活动受限,还可见瘀血斑。

跟骨骨折的治疗
跟骨结构的复杂和并发症等因素让跟骨骨折的治疗难度比较大,在诊断跟骨骨折同时要询问和检查患者脊柱和颅脑的情况。
跟骨骨折一般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式,如果伤势比较轻,无移位或骨折线移位2毫米以内的关节内骨折,首选保守治疗,包括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牵引、加压包扎、弹性绷带固定、理疗等。

如果伤势非常严重,手法复位失败或者骨折不愈合的患者就需要手术治疗。但要注意:高龄患者、有下肢周围性缺血疾病的患者、局部皮肤软组织条件差或有感染的患者、患有神经疾病致肢体感觉消失的患者不适合通过手术治疗。
临床上跟骨Bohler's角和Gissane's角的改变,跟骨宽度的增加,跟骨高度降低等是跟骨骨折诊断和治疗的要点。
Bohler's角的正常范围是20°-40°,角度减小说明跟骨承重的后关节面塌陷,造成身体的中心相对前移,也有角度消失或反角的情况。Gissane's角又叫「十字角」,它的正常范围是95°-105°,角度增大说明跟骨后关节面塌陷。

跟骨骨折的术后康复
跟骨骨折治疗后鼓励患者在术后3-5天做足和脚踝的活动,遵循循序渐进的康复原则,一般8-12周骨折愈合后就可以开始逐渐负重。可以系统性的将跟骨骨折的康复治疗分为4个阶段:
1.术后2天-2周
康复目标:控制水肿和疼痛,恢复足趾活动。
方法:保持足部中立位,抬高患肢,加压冰敷,向心性加压按摩,护理手术切口;被动伸屈足趾,最大范围往返运动3-5次/组,每天6组。
2.术后2-6周
康复目标:增加踝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防止踝关节挛缩。
方法:主动运动踝关节,背伸至疼痛能够耐受处保持20秒,跖屈至疼痛能够耐受处保持20秒,3-5次/组,每天6组;做距下关节活动和踝关节内外翻运动。
3.术后6-12周
康复目标:开始负重练习,加入步态训练全面恢复正常步态。
方法:增加距下关节、跟骰关节、距舟关节的活动度,可进行关节松动术,被动活动各个关节;徒手抗阻手法分别对胫骨前肌、胫骨后肌、 腓骨长短肌进行等长抗阻训练,增强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术后8周开始负重练习。
4.术后12-16周
康复目标:加强本体感觉训练。
方法:步态训练从重心转移开始,练习重心在双腿间的移动,练习至步态正常。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