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杨先振 三甲
杨先振 主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泌尿外科

经尿道前列腺微创手术发展史

1424人已读

前列腺又称为摄护腺。“摄护”一词最早出现于日本1805年出版的《医范提纲》一书。“摄护腺”一词最早出现于日本1826年出版的《重订解体新书》一书。英文ProstateGland一词在19世纪传入中国。合信(BenjaminHobson)所著的《全体新论》(1845-1850年))、《西医略论》(1857年)中使用了“膀胱蒂”一词。根据学者张大庆的研究,中文“前列腺”一词最早出现在1918年,发表于“医学名词审查会第三次开会记录”中。日本解剖学会于1929年和1941年设立了两次用语改订委员会,会议成果于1949年发表在《解剖学用语》(序文为1944年) 中,“摄护腺”因其汉字难写难认,其日语名称改为“前位腺”,后又确定为“前立腺”。1950年,在中国将其取名为前列腺。自1971年在精液中发现前列腺特异抗原(PSA),1980年Papsidero and Wang确立血清学PSA检测以后,前列腺癌的诊治有了进一步发展。


一、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历史回顾经尿道列腺电切术经历80年的发展,已历3代,即①单极电切;②单极汽化;③双极等离子体切割汽化。1925年美国顺康(ACMI)公司发明了第一台用于切割前列腺的电刀,经Stern等人的临床应用,确立了一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alremoveofprostate, TURP)在TURP问世。近20年的时间内该技术只在美国及欧洲几家大型医院内开展。二战结束后,美国、德国及日本将原高科技军工企业尤其是光学仪器及新材料开发等、转而投向医疗仪器市场,这使得内窥镜硬件制造工艺达到了质的飞跃。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初TURP技术在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迅速推广,TURP也即成为一专业术语,致70年代初被欧美等国正式认定为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金标准。


1994年,顺康公司针对环状电切袢止血效果差的弊病。用一种新的钨合金材料将环状电切袢制成铲状电极,因其工作时使部分前列腺组织汽化,故称之为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除术(Transurrethral vaporizationnofprostate,TUVP)此即单极汽化问世,故又称为TUMVP(Transurethral monopolarvaporizeofProstate)。1998年英国Gyrus公司将一种全新的等离子体技术(Plasmakenitic技术)用于前列腺thralbipolar vaporization OfProstate),或PKVP(Plasmakenitic vaporizeof prostate),即目前的第三代TURP设备。


二、前列腺扩张术


1910年,Hollingsworth描述了经膀胱撕开前列腺前后联合而不挖除前列腺体的手术方法。1938年Otto Franck报道用该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并获良好效果。1956年Werner Oeisting和Otto Franck一起设计了一种金属扩张器,可通过尿道撕开前列腺的前后联合来治疗前列腺增生症。Deisting报道了使用这种扩张器治疗324例有症状的前列腺增生病人,获得非常的效果。他进一步强调在扩张过程中,除了撕开前列腺的前后联合外,破坏其包膜的弹性是十分重要。95%的病人在扩张后症状得到缓解,而且远期效果也不错,扩张后的3年、5年和8年,症状的缓解率分别为83%、74%和48%。


三、网状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


尿道内置入网状支架这种治疗方法始于1980年,国外有专家首次利用螺旋金属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引起的尿潴留,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988年国外用不锈钢网状支架治疗尿道狭窄取得了满意效果,并发现术后6个月时全部网状支架均被尿道黏膜覆盖。1990年国外报告网状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症,获得满意疗效,随访发现术后4~6个月时网状支架亦大部分被黏膜覆盖,而且比球部尿道覆盖的似乎更快。此后德国研制了可在一定温度下自行恢复记忆形状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网状支架,这样使放入过程更加简单。其过程与做一次膀胱镜检查的过程差不多,支架放置在前列腺部尿道内,起支撑作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网状支架具有在一定温度下恢复记忆形状的功能,排尿由外括约肌控制。发展至今,尿道内放置支架来治疗前列腺增生已经取得了有螺旋支架、聚氨基甲酸乙酯支架、生物可吸收性支架、金属网状支架和热敏性支架等。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杨先振
杨先振 主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