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见精神心理疾病诊疗常规之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特征的一类神经症。临床特点为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的易疲劳与易兴奋,伴有烦恼、易激惹等情绪症状以及疼痛和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神经症。神经衰弱症状不是继发于某种躯体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也不是任何其他精神疾病症状的一部分。
临床表现:
神经衰弱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表现为脑力的易疲劳,患者常主诉用脑后备感疲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集中困难,脑子反应迟钝,精力不足,头晕、紧张性头痛,学习与工作效率明显下降。另一方面表现为身体的易疲劳,日常活动后即感到劳累,疲惫不堪,身体虚弱感,肌肉酸痛,难以放松。经过正常的休息后,疲劳感不能像健康人那样很快消除。患者同时伴有心情不愉快、情绪不稳、易激惹、烦躁、胆怯及敏感等。此外,令人不快的回忆及联想增多,难以控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也较常见,如心动过速、多汗、血压偏高或偏低等。睡眠障碍可表现为各种类型的失眠,如入睡困难、多梦、缺乏睡眠感、醒后不解乏、睡眠节律紊乱,也可表现为睡眠过度。
诊断要点:
在轻度的脑力或体力活动后即产生持续而痛苦的疲劳感。
感到精力不足,注意力不能集中持久,学习或工作效率明显下降。
情绪易激动、烦恼、不能放松,令人不愉快的回忆和联想增多。
躯体的功能性主诉增多,常伴睡眠障碍。
治疗原则:
心理治疗及咨询:主要是支持性心理治疗。通过向患者讲解有关医学知识,使其充分了解所患疾病的性质,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疾病,客服不健康的性格特点,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有集体心理治疗、小组治疗、个别心理治疗等。另外,认知疗法和森田疗法对神经衰弱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也可选用,但需要由专科医生完成。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特点,合理选择药物治疗,常能提高治疗效果。若兴奋症状明显,可选用抗焦虑或镇静剂;若衰弱症状明显,可选用兴奋剂和促脑代谢剂。如果白天精神不振,夜里精神兴奋,则白天选用兴奋剂,晚上选用镇静剂,促其恢复正常的生物节律。兴奋剂常用咖啡因,剂量一般为100-200mg/d,分1-2次在上午和下午上班时间口服。
本文是徐道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