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畅智慧
主任医师
盛京医院
介入科
流口水也能介入治疗
1801人已读
流涎是一种唾液分泌增多的症状,俗称流口水,一般分为生理性流涎和病理性流涎。病理性流涎在患有神经障碍的儿童中很常见,易导致吸入性肺炎,并增加看护人的负担。
2020-3-21,Pediatric Radiology杂志发表了来自美国俄亥俄州Nationwide Children'sHospital的一项报道,详细介绍来该中心利用介入技术治疗儿童流涎的情况,现将核心内容提炼如下,与大家分享。
治疗方法为:
在影像引导下向颌下腺、舌下腺等内注射硬化剂Sotradecol和乙醇,如下图:
箭头所指为穿刺针,五角星区为注入的硬化剂,圆圈及椭圆内为腺体
腮腺逆行注射是在透视下通过腮腺导管注入硬化剂,如下图:
箭头所指为腮腺导管,五角星区为腮腺
硬化剂的使用剂量如下:
流涎常见于患有各种神经疾病的儿童,比如脑瘫。原因是口腔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缺乏口腔控制和正常的吞咽反射。唾液由六个主要腺体产生:成对的下颌下腺、舌下腺和腮腺。健康成人生产每天大约1-1.5升唾液。
本研究中通过注射硬化剂,造成腺泡破坏会导致流涎减少。虽然最终进入疗效评价的患者数量并不多,但也从不同角度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且并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
通过该文的阅读,再一次体会到了介入应用之广泛。临床工作中要多与不同临床学科交流,寻找临床治疗的难点、痛点,介入也许能帮忙!
本文是畅智慧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