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刘伟
刘伟 副主任医师
海安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老是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如何走出艾滋病恐惧症?

3994人已读

如何面对老婆和孩子?丢掉工作怎么办?是否会被社会抛弃;断送自己的前程等等,使自己整天处于恐惧、忧郁之中,其实他们之中的绝大部分并未感染。本文详述了何谓艾滋病恐惧症?如何走出艾滋病恐惧症?


根据临床实践可将这些患者分为四大类型。

(1)焦虑型。六神无主,坐卧不安,食不香甜,惊慌多梦,心惊肉跳,虚汗淋淋,悔前怕后,喜欢拿艾滋病的各种症状对号人座。

(2)忧郁型。神情呆滞,少言寡语,独行独往,疏远亲朋,茶饭不思,夜深不眠,时刻注意身体的任何变化,甚至蚊子叮出一个包也怀疑是艾滋病发病。

(3)惊惧型。生活节奏乱了套,无心向学,舍弃工作,举止失常,

疑神疑鬼,乱求医问药,不讲道理,艾滋病抗体、抗原确认检查了

一次又一次,既怕阳性,却又怀疑阴性,担心弄错了姓名或血样。

(4)绝望型。不相信科学,不相信检查结果,自己认定已患上艾滋病无疑;自暴自弃、破罐破摔意识强烈,易走极端,不是离家出走,就是准备自杀了却余生;更有人声言报复社会,要将病毒传给他人。


得了“艾滋病恐惧症”的人整天处于对艾滋病的恐惧之中,严重时就会成为焦虑症和疑病症。

从心理学上说,这四种类型都是心理障碍,有些患者更具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必要时须请心理医生给予诊治。


焦虑是一种人体反应的本能,每一个人都会因为心理活动产生对应的躯体化状态,任何生命,特别是高等级的人类,都具备自己独特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有其普遍性特点和特殊性特点,这指的是一旦受到艾滋病等典型词语的刺激,就很容易形成恐艾应激反应,部分人群经过艾滋病检测或者艾滋病防治医生的指导就能逐步平复,变回正常形态。然而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方法,长期在网络上搜索和反复询问,再结合自身成长过程中受到社会环境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下的人格倾向不同问题,就很容易衍化成艾滋病恐惧症,俗称的恐艾症。一旦患上恐艾症,那么正常的焦虑和强迫都会变得不正常,成为一种影响恐艾症良性恢复的拦路虎。什么是焦虑,焦虑指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难以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它是一种苦恼和受挫的个人感觉和体验。那么对于艾滋病恐惧症患者的焦虑是什么,焦虑不可控的产生一种主被动的艾滋病感染,并且不尊重于客观事实的一种万一可能性的主观臆想。

这种对于艾滋病恐惧所产生的焦虑令人很不适和害怕,在成都市恐艾干预中心所接待的面询初诊咨询者中,第一次来到成都市恐艾干预中心,就能看出其脸上写满的各种焦虑表情。尽管在进行了恐艾干预以后大部分都能满意而归,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焦虑强加于恐艾症给恐艾症患者带来的极大痛苦。其实作为焦虑,是一种进化过程中留下的心理机制。当人们觉得自己身处危险或巨大压力的情境中时,焦虑可以帮助人让自己的身体准备好“战斗”或“逃跑”,就像现在很多恐艾症患者给自己选择的就是逃避,比方说选择说绝对肯定话语的医生,构架一种相对的安全信号,实际上如果本质的态度没有改变,这就变成了一种焦虑的逃避回避。如果说以后不遇到刺激那么也许这一辈子也就相安无事,但是如果不小心遇到一些突然的刺激事件,不一定和艾滋病相关,都极可能将以前逃避回避的平衡打破,重新变得对艾滋病恐惧和害怕。

尽管我们都知道存在焦虑可以帮助人们生存下来,就像我们去假设突如其来的伤害,我们需要去正确面对。过马路我们会考虑有没有车一样,这是一个日常事件。但是我们如果缺乏相关合理的恐艾干预系统治疗的方法后,对于任何日常行为都会采用,这个行为会不会导致万一感染艾滋病,这样说形成的焦虑将会对我们产生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因为没有良好的去认知架构对艾滋病信息的一种态度,又受到了网络流言和未知身份人群的影响,在非必需情况下也会启动防御反应就会带来一些问题,严重的恐艾症患者将变得生活学习工作受到极大影响,更严重的还可以引发精神类疾病出来,这是我们不得不重视的。

我们需要知道,正常有度的焦虑是我们的防御本能,在进行恐艾干预过程中,人的本能的平衡和冲突是张老师给予咨询者重点讲授的内容之一。我们都可以知晓,作为适当焦虑的产生可帮助人们有效应对可能存在的危险,但当危险已经过去很久或者没有处于危险情境中时,仍然存在的这样焦虑感觉就可能带来负性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恐艾症患者大都因为过去或者现在受到艾滋病信息源的刺激,不断的恐惧和害怕,尽管这个时候他也明知道,艾滋病其实和他本身没有什么关系了。

我们在一对一恐艾干预过程中,都会评估我们的恐艾心理严重程度,这个和进行艾滋病感染风险行为评估是完全不一样的。尽管对于每一个不同的艾滋病恐惧症患者来说,我们所采用的针对性方法各有不一样,但是对于恐艾心理的评估,这是每一个恐艾症患者都需要例行接受的,里面就会涉及到一个关于焦虑的因子。对于焦虑,我们作为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应该正视他,既要明白它给我们带来的正性影响,比如说适度的焦虑会让我们的工作表现更出色,焦虑会促进和加强躯体和智力等各方面的表现,会更有利于个体适应社会的才能性发挥。但是我们更需要明白焦虑给我们带来的负性影响。比如说曾经有一个娱乐明星说,为什么其他的明星不恐艾,她自己却非常恐艾,她感觉到世界对她真的非常不公平。这其中就说明了焦虑对每个人的影响都各有不同。在认知、行为等多方面都可能有所影响,这个就需要我们在进行恐艾干预过程中结合恐艾症患者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探讨了,毕竟我们都需要明白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辩证发展的,不仅每一个人表现各不一样(横向对比),在不同时间段里,就算是同一个人,其的表现也还各不一样(纵向对比)。


如果您曾经和成都市恐艾干预中心的老师有过一对一电询或面询沟通,您肯定会听到老师关于对艾滋病恐惧的恐友们所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就是,“您没有办法去控制您冲动的感觉,但是当这种感觉带来坏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自己去接纳,慢慢的我们就能 与自己的坏情绪做朋友”,这是在艾滋病恐惧脱恐干预体系下,中间阶段所常使用的一种方式。


其实当咱们艾滋病恐惧症恐友因为偶然获得艾滋病信息的刺激时,都会出现愤怒、恐惧、悲伤、焦虑等等的反应。也许您觉得这个时候为了自己更快的恢复,不越陷越深,反而把这种不良的情绪认为是天敌,拼命的和它对抗。但是事实上来说, 我们这么做合理么?



旁人并不一定知道恐艾有多痛苦

今天,如何的去应付您那难以控制的冲动,那种您难以自拔的万一强迫性思维,只有真正和您极其讨厌的情绪做朋友的时候,它这个时候才不会来骚扰您,影响您。


那我们这时候请先进行一段自由的联想,您可以躺在或者坐在任何一个您觉得舒服的地方,利用一个舒服的姿势。首先您需要把您自己的身体想象成一栋房子,把那种非常差的万一感觉和不好的情绪想象成到您家来拜访的客人。


咱们恐友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这个是因为高危的羞愧感觉,因为担心万一性病艾滋病感染的恐惧感觉,或者是这种非常丧的感觉像橡皮糖一样粘在您身上产生的愤怒感觉,这三种感觉在敲您家的门,在激起了您的关注,那我们作为普通人,我们一般都会选择什么样的反应呢?


不用说,肯定是以下这几种方式,恐惧一来,烦躁一来,坚决对抗,就是一旦一个刺激点来了,我得立马找个一个压迫他的方式,以求通过权威的观点和信息压制它的骚扰,直至消灭它。这个我们称之为对抗式的反馈方式,代表性的语言就是“滚出去!”,“你找错门了!”,“求求你不要找我!”,“我不在家!”,而第二种就是抛弃一切可能接触到刺激的机会,尽可能的选择逃避,可是一旦有一点风吹草动,就极度敏感紧张,这像一只鸵鸟一样,觉得把头埋进沙子里,就什么就看不到了,事实上自己的心里去还在偷偷地去分析,这讨厌的东西什么时候走啊,它太可恶了,我要怎么去消除这个万一啊。我们称之为逃避式的反馈方式,代表性的语言动作就是这个讨厌的感觉来敲门,我很反感,我干脆把灯关了,假装没听到。可事实上呢,假装没听到,但是内心依旧在感觉那种不好的体验。


其实以上这两种,都是我们在选择我们认为的脱恐方法,其实这两种都是一种对抗的状态——我不想让我不喜欢的感觉进来,或者我连想都不想见它。但是这两种方法都并不能科学有效的解决掉所面对的困难。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真的欢迎和接纳这些您并不喜欢的感觉呢?它有一些比较合理的方法,适合大部分还属于轻症阶段的性病艾滋病恐惧症恐友。


喜怒哀惧是人最基础的情绪

如下我们将探讨一些关于当“万一”这样一个糟糕的感觉来的时候,我们艾滋病恐惧症恐友可以怎么做。

在第一个阶段,我们应该去好奇与探索,假装不在这是一种逃避式的选择,平时恐艾症恐友在有一定安全信号的参考时,选择的最多。比如说进行了艾滋病检测以后,那我还有什么好担心艾滋病呢,管他的呢,这个时候就再也不管艾滋病相关信息了。人瞬间就觉得舒服了。只是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想一下,我们自己改变了对艾滋病本身的看法和体验了么?另一种就是拼命阻止这样不好的感觉出现和进入,这是一种对抗的选择方式。但是我们会发现,我们越是在极力的想阻止它进来,却发现我们绝大多数的时候是做不到的。其实除了这两种我们常规的方式,我们还可以试试恐艾干预中心经常使用的另一种常用的方式。


接着我们继续探讨这个感觉,可以继续想象他是一个人,你可以试着通过猫眼或者门禁对讲器, 看一看,到底是谁来了?外面的人可能会回答: 我是“悲伤”,我是“恐惧”,我是“强迫的万一”。于是你知道了他的名字。


在第二阶段,我们会受到对方强大的压迫产生不良的感受,以至于我们不得不选择去对抗和反抗。这个阶段,是很多没有经过恐艾干预训练常用的对抗方式,就像作为恐友的您已经知道了他的名字,这个时候我们很排斥他,甚至很害怕他。也许在专业老师的见证下,您可以试着打开门 让这个您不喜欢的人进来一小下, 但是只让他在玄关那儿先呆着,就像有外卖员或者快递员投送东西那样。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明显发现我们的身体和感觉不太舒服,想去不断地去感受这个万一,甚至内心依然会有抵抗,担心这个客人闯入之后会赖着一直不走,我们已经开始在细致的观察他, 并且在感受这个不被欢迎的客人了。


在第三阶段我们也许会做一些我们无法接受的事情,允许他的存在,接下来作为恐艾的您可以尝试这样想,反正他只是一个想法,又不会真正的对我产生实质性的伤害。特别是有熟悉自己的医生老师,我已经和专家老师一对一沟通了很多次,他对我很了解,也给了我很多承诺。那就算这时候“万一”他又来了,那 来了就来吧,既然来了,就等他在这个屋子里呆一会儿就呆会儿吧,他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吧。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很多恐友从一开始是做不到的,我们可以叫这个阶段为允许。


我们允许悲伤这个叫做“恐惧”的客人在房间里四处游走,我们可以轻轻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恐艾干预中心都成立十多年了时间了,帮助过那么多恐友,而且对每一个自己的恐友都非常认真负责,老师们说这个“恐惧”他只是过来逛逛,不会真正伤害到我。我也要允许自己的身体和情感情绪,此刻有这样的感受。 真的去体会,什么叫做难过,什么叫做恐惧。而这一点,其实真的很不容易。因为恐惧这个客人在你家里到处溜达的时候, 你自己还得继续在那儿。这个客人也许不那么招人喜欢,但我们真的可以把手放在胸口,给自己关怀。同时也请您如对恐艾干预中心非常信任那般的去相信自己, 这个客人也不会再带来更多的伤害了,他只是让您现在有那么点不舒服而已。您可以尝试去把自己的呼吸放缓慢,去感受这样的一种不舒服,它带来的不舒服,其实也就只有这么多了。


尝试着不好的情绪相处

在第四阶段,我们可以选择一种非常和平的方式,和这样的感觉相处,当然前提是您和您的恐艾干预老师已经建立了亲密的关系,而这种恐惧他也不会欺负您了。那么这个时候,您可以和他成为朋友。作为一个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当“万一的焦虑恐惧”来了一次又一次,您对他已经逐步的熟悉了,并且对上面的几步体验也越来越了解,这时候您对他或许有了新的认识,当跟着老师不断恐艾干预,您的内心安全越来越多的时候,和他的对抗就会越来越少。


也许, 接下来恐惧了很久的您会想听听这个客人他为什么来这儿,他想告诉您什么。这时候,就是张老师在恐艾干预笔记里面常说到的本质,恐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不妨听听他的声音。于是, 您可能愿意请他坐下来,喝杯峨眉雪芽,吃点成都的糖油果子, 和您聊一聊。他也许有一些非常重要的话想要和你讲,也许他带来了一个很重要的消息。例如,也许这个“万一和恐惧”会和您说,我只是想吓吓您,也许他会和您说,您真的需要休息一下,好好睡一觉了,也许他会和您说,您真的需要放下一些本来的东西。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后来,您可能就和这个您原来并不喜欢的客人成为了朋友。也许他把想对您说的话说完以后,他的使命达成,他以后就再也不来了。也许他下一次还会再来,但是您对他已非常的熟悉了,知道他此行的目的,不是来伤害您,而只是来提醒您。您就可以对他说:啊,你又来了,我知道你是要来提醒我,放心吧,我会做到的,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的。你快进来吧,坐下吧,来喝杯茶。等到他达成目的后,他就又走了。慢慢的,他来的频率越来越少,他来的次数也越来越少。而您,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而您对这个好朋友越了解,您越会明白,他本来的目的也不是来伤害您,而且在您的背后,还有一个强有力的老师在支持和支撑。


也许可能咱们恐友们读了老师这个比喻,看起来非常简单而顺利,但其实是非常理想化的,毕竟在实际的恐艾过程中,恐艾好几个标志性特征会非常磨练我们,甚至把我们搞得心神不宁。特别是和您不好的感觉去对话,并且合理的相处,那也不可能一天完成。特别有的时候,您在网上为了弄清楚一个艾滋病的问题,搜索了一整天,那时候来的可能不是一个恐惧,而是一群,甚至其他情绪也一起拖家带口全部都来了。您的心房不够大,您一下子看到这么黑压压的一片人,您会觉得自己都快崩溃和绝望了。您这个时候可以选择一次让一个客人进来。您也可以问自己,现在是开门的好时机吗?在整个变化的过程中,您可以在这个时候和张老师进行交流,适不适合?并且自己来做选择,与此同时,在老师重视您的时候,您自己也需要给予自己更多的关怀和自信心,并且支持您来完成整个过程。


进行一些正念练习,做到自我关怀,慢慢就能降低神经免疫的影响,减少更多的身体症状,其实有时间我们也能明白,恐艾的痛苦经历就像疫苗,可以被激活,帮助您树立一个成长了的自我,变得越来越成熟,把您变成了一个会捕鱼的高手。那么以后,作为恐艾的您也就不用再和老师一对一沟通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最终目标达成,就可以开始自己全新的人生了。

刘伟
刘伟 副主任医师
海安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