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洛酮治疗PD-1单抗所引起的皮肤瘙痒症效果如何?
PD-1抑制剂已被发现的主要副作用包括疲乏、瘙痒、皮疹以及腹泻等。而在这些副作用中,瘙痒是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发生率在这些药物的服用人群中高达25%。
阿片受体拮抗剂在减轻胆汁淤积导致的瘙痒和尿毒性瘙痒的治疗上的效果均已得到确认。对于纳诺同抗瘙痒机制,科学的解释是:纳洛酮通过抑制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来实现,阿片受体在慢性瘙痒患者中发现上调。
最新一期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了一位88岁患有7个月肺腺癌并已伴随骨转移的女性患者。其在使用K药6个月后,躯干及上下肢出现了亚急性发作的瘙痒性红斑丘疹和斑块。在瘙痒强度评定中,其强度达到10(无症状=0;严重症状=10)。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中,尽管使用了曲安奈德软膏、氢化可的松乳膏、静脉注射甲强的松龙、静脉注射苯海拉明和湿敷料等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瘙痒症状未得到改善,而且还进一步恶化。由于瘙痒导致了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患者被迫停用K药2个月,瘙痒性皮疹随之有所改善。
而在恢复K药治疗后,患者又出现了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引发的难治型急性瘙痒性皮疹。患者皮肤活检标本显示界面性皮炎,伴有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嗜酸粒细胞浸润,符合苔藓样药物反应。
进一步的治疗中,除了给患者局部注射和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外,还连续注射1000mL纳洛酮(1mg纳洛酮溶于1000mL0.9%的氯化钠溶液中),每天分8小时,每小时注射50 mL。该治疗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瘙痒程度
在患者连续进行纳洛酮输液48小时后,改用每天口服50mg纳洛酮进行维持治疗。这种维持治疗可以让瘙痒强度保持在较低的程度。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治疗中未服用阿片类药物。
有了这个用法,使用PD-1的患者就不再会因为严重瘙痒而停止使用,可谓是一个让大家激动的发现。当然后面应该会有更多的临床试验来做详细数据验证。
参考文献:
Shawn G. Kwatra, et al., PD-1 Blockade–Induced Pruritus Treated with a Mu-Opioid
Receptor Antagonist, 2018,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本文是何义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