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肛痈
肛痈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肛门痈疽范畴,是指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相当于西医学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痈的发生绝大部分与肛隐窝炎有关,其临床特点是发病急骤、肛周剧痛,伴全身高热,酿脓破溃后易形成瘘管。以20-40岁青壮年人发病较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祖国医学认为此病成因为过食辛辣肥甘、醇酒炙博之品,损伤脾胃,湿热内生,下注肛门,蕴久化热,热胜肉腐,发为痈疽;或肺肾阴虚,湿热痰浊凝聚肛门,郁久热胜肉腐,发为本病。
中医药在本病的应用
湿热蕴结证,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方用萆薢渗湿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热毒炽盛证,治宜清热解毒透脓,方用透脓散加减;阴虚毒恋证,治宜养阴清热解毒,方选青蒿鳖甲汤合三妙丸加减。
治疗
肛周脓肿一般急性发作,快则患病2-3天即形成肛旁化脓性感染,临床典型表现为肛旁红、肿、热、痛,有时还伴有恶寒、发热、乏力、便秘等全身症状。有些患者在发生肛旁感染早期采用消炎、坐浴等保守治疗方法后炎症消退。但消退后炎症极容易重新发作,发作后一般都较前次加重。肛周脓肿首选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法又大致可分为肛周脓肿切开排脓术和肛周脓肿一次根治术。切开排脓术后肛旁疼痛等症状会立即减轻,但术后易形成肛瘘。肛瘘形成后,尽量不要让外口闭合以免再从别处破溃形成多口肛瘘,肛瘘自破溃或切开后2-3个月需要择期行肛瘘手术。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手术,在术中探查出内口,并对内口及瘘道进行处理,使得术后形成肛瘘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减轻病人二次手术的痛苦和负担。
预防调摄
一、保持肛门清洁及大便通畅。
二、少食辛辣、肥甘、炙博之品。
三、积极治疗相关病变,如肛窦炎、直肠炎等。
四、患病后尽早治疗,防止病变范围扩大。
本文是曹威巍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