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朱琳涵 三甲
朱琳涵 医师
北京友谊医院 儿科

夏季防蚊,看这一篇就够了!

2000人已读

转载自 卓正医疗

每到夏天,蚊虫叮咬都是让人十分烦恼的问题。如何科学预防蚊虫叮咬?驱蚊剂这么多,哪种最安全?孕妈和小宝宝如何做好防护呢?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分享一些有关蚊虫叮咬、驱蚊防蚊的知识,帮助大家做好应对。

Q1:蚊子叮咬后有哪些表现?

A:除冬天少见外,春夏秋季蚊虫叮咬都十分常见,尤其是气候温暖、潮湿的地区。蚊虫叮咬后,几乎所有人都会出现急性反应,一部分人还会出现后延的变态反应。

急性反应主要表现为叮咬处的红肿、瘙痒。

后延的变态反应叫做“丘疹性荨麻疹”,也叫“虫咬皮炎”,主要表现为一粒一粒红色突出皮面的丘疹, 部分呈中间椭圆、两边尖的纺锤形。

微信图片_20200609133737.jpg

部分人在被蚊叮咬后局部皮损可以出现肢体肿胀、水疱、抓破后继发感染

Q2:蚊叮咬有哪些危害?

A:蚊子叮咬后的危害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 急性反应:蚊叮咬后的急性反应通常数十分钟后即可消退,除瘙痒不适外并无大碍。

  • 瘙痒:丘疹性荨麻疹可能在被叮咬后的1-2周内持续发生新的皮疹,少则五六处“疙瘩”,多则全身都是“包”,伴有非常明显的瘙痒,影响儿童及成人的正常活动和睡眠。

  • 色沉:丘疹性荨麻疹由于常常被抓破、起水疱,特别是小腿、双上肢等外露部位,无论有无感染,几乎总会留下一颗一颗的炎症后色沉,常常需要数周至数月才能消退,十分影响美观。

  • 传染性疾病:蚊是多种疾病的媒介,比如疟疾、登革热、寨卡病毒、西尼罗河病毒等。

  • 休克:极个别人会在被蚊叮咬后发生休克

Q3:蚊叮咬后如何护理和治疗?

A:尽早短期使用弱效至中效的糖皮质激素软膏,如艾洛松、克廷肤、尤卓尔等(具体建议面诊医生,根据皮疹类型、部位、年龄选择不同药物),可将蚊叮咬反应“扼杀”在摇篮里;使用上述激素并不能让已经出现的皮损立即消失,但可以缩短病程,减少局部红肿。

治疗过程中还可配合使用一些对症止痒的药物或措施,比如炉甘石洗剂、冷敷等,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瘙痒;在必要时可能还需要口服抗组胺药物(比如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等)帮助止痒。

Q4:什么时候应该看医生?

A:通常家庭护理及通过非处方药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但如果出现水疱、大疱(水疱直径超过1cm),或有感染迹象时,需要尽快面诊医生。

提示可能感染的迹象:

    • 局部皮损红肿明显;

    • 有分泌物;

    • 有语言表达能力的儿童及成人可能诉疼痛;

    • 无语言表达能力的婴儿可能因为疼痛表现为烦躁、哭闹。

Q5:什么血型更招蚊子?

A:关于“招蚊子”的问题,坊间有很多传说,“血型说”常常占据榜首,比如很多文章写“O型血最招蚊子”,但这并不是事实。

现有研究发现招不招蚊子和个人的体味、体表温度、代谢率和呼出CO2浓度等因素有关,和血型没有关系。此外,蚊子叮咬后皮疹的严重程度和免疫相关基因有一定关系。

Q6:丘疹性荨麻疹是“体内发出来的”吗?

A:丘疹性荨麻疹的发生和体内免疫反应有关系,但蚊虫叮咬才是根本的诱发因素,并非某些地区所传的“湿”、“毒”。随着年龄增长,被蚊虫叮咬多次后会逐渐“脱敏”,一般症状会逐渐减轻,但成年人中也仍然可能出现。

蚊虫较少地区的人前往温暖、潮湿、蚊虫较多的南方,可能不像经常被叮的南方人已经对蚊虫唾液脱敏,容易出现丘疹性荨麻疹,可能是大家传说中“水土不服”的一个合理解释。

Q7:如何预防蚊子叮咬?

A:预防蚊虫叮咬,主要从三方面入手:减少蚊虫孳生、物理隔绝、化学驱赶。

  1. 减少蚊虫孳生

    蚊子繁殖需要水环境,蚊子一生四个阶段(卵-孑孓-蛹-蚊子)中的前三个阶段都在水中完成,特别是静止不动的水。因此清理住宿环境周围的积水,比如清理阳台上的花盆、下水道口等等处的积水,就是在给蚊子“节育”。

  2. 物理隔绝

    ▲避开蚊子:蚊子也“怕晒”,喜欢在早晨和傍晚出没,因此这些时段出门要警惕;外出时避开沼泽、湿地、小区水池等蚊虫栖息、繁殖的地方。

    ▲外出穿长袖衣裤。

    ▲房间使用蚊帐、纱窗等。

    蚊帐的挑选注意事项:

    ▷选择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蚊帐:白色、网格紧密呈直角、网格数:156个/英寸3、长度以能塞到床垫下为准。

    ▷若是前往户外露营或前往蚊虫传播疾病高风险地区,选择经过“二氯苯醚菊酯”处理过的蚊帐,其效果优于普通蚊帐。它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杀虫剂,请勿清洗蚊帐或将其暴晒,以免降低药效。

  3. 化学驱赶

外出有蚊虫叮咬风险时可使用杀虫剂(insecticide)。最常用的杀虫剂是二氯苯醚菊酯(Permethrin),可喷撒在衣物,帐篷,睡袋等织物上,但不能直接喷在皮肤上;目前经二氯苯醚菊酯处理过的防蚊衣,已经商品化,可以购买。

此外,外出有蚊虫叮咬风险时也可使用驱蚊剂(insect repellents)。这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使用时喷涂在暴露部位,衣物遮蔽部位不使用,外出回家后用沐浴露洗去。主流产品一般含有DEET(避蚊胺)或Picaridin(派卡瑞丁),都能有效驱蚊。

  • 避蚊胺(DEET)

    • 全球安全使用超过70年,是目前驱蚊剂的“金标准”。

    • 不同的浓度驱蚊时间不一:

      • 10%浓度提供2小时保护;

      • 24%大约提供有效保护5小时。

    • 使用肤感:高浓度(比如超过15%浓度)的产品略油,粘;低浓度(比如7%、10%浓度)一般使用起来都比较清爽

    • 含有避蚊胺的常见驱蚊水品牌:Cutter、 OFF!(欧护)、Skintastic、Raid(雷达)等。

    • 安全提示:2月龄以下禁用,2月龄~12岁建议使用浓度不超过30%的产品。

  • 派卡瑞丁(Picaridin)

    • 效果次于DEET,但同样安全使用很多年,相对不粘、不油、无味。

    • 含有派卡瑞丁的常见驱蚊水品牌:Cutter、Sawyer等。

    • 安全提示:2月龄以上可用,部分国家建议6月龄以上可用。

Q8:孕妈妈可以采取哪些防蚊手段?

A:孕期女性可以采用以下防蚊措施:

  1. 纱窗、蚊帐、长衣袖安全又有效。

  2. 二氯苯醚菊酯(Permethrin)也可安全用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驱蚊,可喷撒在衣物上,但不能直接喷在皮肤上。

  3. 美国疾控中心CDC建议孕期使用含DEET的驱蚊水驱蚊,即使是在孕早期也是安全的。

  4. 回家后及时沐浴洗去驱蚊产品。

Q9:婴幼儿可以采取哪些防蚊手段?

A:婴幼儿可以采用以下防蚊措施:

  1. 纱窗、蚊帐、长衣袖安全又有效。

  2. 2月龄以内婴儿不能使用驱蚊液。

  3. 2月龄以上婴幼儿即可安全选择含30%浓度以下避蚊胺(DEET)的驱蚊水,或者含派卡瑞丁(Picaridin)的驱蚊水(部分国家和地区建议派卡瑞丁6月龄以上使用)。

  4. 驱蚊液可以直接喷在躯干、四肢暴露部位皮肤上。

  5. 由于吸入风险,不能直接将驱蚊液喷在婴幼儿面部,应该是喷在父母手上,然后拍在孩子面部。

  6. 回家后及时沐浴洗去驱蚊产品。

Q10:外出时先用防晒霜还是先用驱蚊水?

A:先用防晒霜,再用驱蚊液。驱蚊液需要挥发才能发挥作用,前后使用颠倒后会减弱驱蚊效果,且增加驱蚊液经皮吸收的风险。

此外,不推荐使用防晒霜+驱蚊水2合1的产品,因为防晒霜通常2小时就需要补涂,而驱蚊水一般需要4-6小时才补涂一次,2合1产品可能会导致驱蚊液的过量使用。

Q11:无比滴可以用来驱蚊或叮咬后止痒吗?

A:无比滴有多个版本,配方各不相同,但都无法驱蚊。不少版本的无比滴都含有苯海拉明、樟脑等成分,因此在蚊虫叮咬后有止痒消肿效果,但我们并不推荐使用,尤其是小月龄婴儿。

苯海拉明是抗组胺药,外用可能引起皮肤刺激、过敏、对日晒敏感。樟脑成分由于尚不确定的安全性,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也禁用于婴幼儿。有些无比滴里面还含有薄荷脑成分,同样也不建议给婴幼儿使用。

Q12:驱蚊手环有用吗?

A:很遗憾,驱蚊手环是没有用的。基于《新英格兰杂志》等顶级医学学术期刊发表的对照研究、美国儿科学会、加拿大政府公告及UpToDate资料,都已经证实驱蚊手环不能有效驱蚊,即便是在佩戴的局部也是如此。

同样,目前没有证据显示,电磁波/超声波设备的驱蚊有效性。

本文由卓正医疗健康信息组根据皮肤科杨翰君医生、儿科王萍医生、妇产科杨春医生、林朝晖专科护士的多篇原创和编译文章整理,有一定修改、补充。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朱琳涵
朱琳涵 医师
北京友谊医院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