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徐勇军 三甲
徐勇军 主管药师
运城市中心医院 药学部

哪些药物服用过后应避免接触阳光?

3296人已读

有些药物能发生光敏反应,产生药物光毒性。光敏性是指由于摄入或在皮肤上外用的化学物质或药物,在个体暴露于日光下时所激发的光敏反应。可以分为光毒性和光变态反应。有的病人使用这类药物后,外出活动接触光线(阳光、紫外线等)后,皮肤出现一些如刺痛感、红肿、发热、瘙痒、小水泡、疱疹等, 类似于日晒斑或日光性皮炎症状。药物光毒性反应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大多数人仅有轻微的甚至是很难察觉的反应。光毒性反应强度与光照时间、强度及光毒性药物的皮肤浓度有关,除去光敏物和避光后消退较快,急性症状后会留下色素沉着,严重病例可能出现水疱或大疱。

常见诱发光毒性的药物

1、(解热镇痛药)NSAIDs:常见的 NSAIDs 都有引起光毒性反应的报道,其中吡罗昔康和酮洛芬易诱发,且个体差异大,萘普生主要易导致假卟啉症。

2、(心血管药物)胺碘酮:50% 患者使用后会出现色素沉着,用药期间建议患者避免暴露日光。

3、(利尿剂 )噻嗪类:诱发的皮肤损害形态多样,值得我国市场上这类利尿剂常见于复方制剂,如氢氯噻嗪的复方制剂,也有一些中成药制剂中含有,如珍菊降压片、复方罗布麻片、北京降压 0 号等,需特别关注。

4、(抗抑郁药物):主要是常见于吩噻嗪类、硫杂蒽类抗精神病药物,其中氯丙嗪最为常见,是教科书级的不良反应,诱发剂量为每日大于等于 400 mg。长期使用该药可见光照部位出现灰蓝色素沉着。丙咪嗪可使脸部、胸部、背部出现红斑和皮肤发紫。

5、(皮肤科药物)维甲酸类(异维 A、维 A 酸等):具有一定光毒性,外用时宜在晚间及睡前使用,治疗期间应避免日晒,或采用遮光措施或使用最新型的凝胶制剂,对阳光极敏感者不应使用。外用维生素类如钙泊三醇也具有光毒性,在治疗期间,也应限制光照。

6、(抗菌药物)氟喹诺酮类:其作用强弱顺序为司帕沙星 > 洛美沙星 > 氟罗沙星 > 环丙沙星 > 依诺沙星 > 诺氟沙星 > 氧氟沙星 > 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在使用剂量下无光毒性。

7、(抗菌药物)磺胺类:比较特殊的是其光毒性由户外紫外线激活,其主要有磺胺嘧啶、对氨基苯酰磺酰胺及磺胺增效剂甲氧苄氨嘧啶(TMP,目前常见其复方制剂 SMZ-TMP)。

8、(抗菌药物)四环素类:因为皮肤浓度高,其光毒性在抗生素中最为常见,有金霉素、土霉素、米诺环素、美他环素、多西环素、地美环素(去甲金霉素),其中后两者最容易发生。

9、(抗菌药物)抗真菌药:灰黄霉素有报道诱发严重的光毒性反应,甚至引起尿肝卟啉病。接受伏立康唑长期治疗并有出现光敏反应的报道,用药期间应避免长期、强烈的的阳光照射。

10、(中药植物成份): 常见局部暴露于呋喃香豆素类植物性物质所诱发,也称为植物日光性皮炎。在欧美国家有报道的见于处理了欧芹或者调酒师榨取了青柠汁后出现。 而大剂量摄入了一些中药后也可能诱发光毒性但罕见,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含有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中药(如补骨脂、前胡、独活、白芷等)及光敏性醌类成份的中药(如贯叶连翘(圣约翰草,和连翘并非同类)、竹黄等)。用于银屑病的外用药物甲氧沙林为补骨脂素的衍生物,使用时应遵皮肤科医生医嘱。

11、(其他光敏性药物): 对氨苯甲酸及其酯类、对氨基水杨酸钠、常见 H1受体阻滞剂抗过敏药物、抗肿瘤药(柔红霉素、甲氨蝶呤、长春新碱、羟基脲、卡巴咪唑、氟尿嘧啶)、磺胺类降糖药等。 光毒性反应的其他表现包括:假卟啉症,表现为皮肤脆弱和表皮下水疱等特征,通常由 NSAID(最常见的是萘普生)、四环素类、伏立康唑或呋塞米造成;因四环素和补骨脂素导致的光照性指甲松动;及因胺碘酮、氯丙嗪、三环抗抑郁药或地尔硫卓导致的石板灰样色素沉着。


徐勇军
徐勇军 主管药师
运城市中心医院 药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