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彩虹
王彩虹 主任医师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糖尿病科

荔枝季节注意预防“荔枝病”...

1390人已读

荔枝病”医学上称之为荔枝急性中毒,是一种低血糖引起的急性疾病,它的致病原理尚不明确,目前考虑有以下两种可能。

mmexport1594362658585.jpg

01 荔枝本身含大量果糖


果糖进入人体后,需要经肝脏内转化酶作用转变成葡萄糖后,才能被人体利用和吸收。这一过程中需要有胰岛素的参与。

如果在短时间内大量吃荔枝,转化酶一时难以供应,果糖在血液中聚集,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使血糖水平急剧下降。

而雪上加霜的是,来自荔枝的果糖又没来得及转化为葡萄糖,血糖得不到及时补充,低血糖症状就出现了。


02 荔枝中含有α-甲基环丙基甘氨酸


荔枝中含有一种物质叫做α-甲基环丙基甘氨酸,这种物质本身有降低血糖的药理作用,一旦进食过多荔枝,就会发生低血糖反应,诱发“荔枝病”。


“荔枝病”的典型症状-低血糖


不管原因是什么,结果就是吃多了荔枝,可能会出现“荔枝病”,临床表现出低血糖的症状。


“荔枝病”来势凶猛,病情危急,通常发病前一天吃多量新鲜荔枝后经过体内一系列的大量果糖、转化酶、肝内血糖、胰岛素等病理、生理、生化反应过程,往往在凌晨突然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为低血糖的典型症状。


轻者会出现头晕心悸、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心慌、口渴、饥饿感、四肢厥冷、脉搏细数、浑身发冷等症状,部分患儿还会发生腹痛、腹泻,或出现口渴和饥饿感。


病情严重者还可导致突然昏迷、阵发性抽搐、面色青灰、呼吸不规则、皮肤紫绀、心律失常、血压下降、休克、代谢紊乱、脑水肿、酸中薄、呼吸衰竭等。


“荔枝病”除血糖下降,还会导致肝脂肪变性、肝脏肿大、肝功能损害。

如不及时治疗,可于数小时内死亡,严重危及生命健康,千万不可小视。


并不是人人都有容易吃出“荔枝病”


值得提醒广大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由于儿童身体发育尚未成熟,身体内的调节能力和消化功能比较弱,儿童是“荔枝病”的高发人群,因此,不能让儿童进食太多,一次不超过5颗,更不要空腹吃荔枝。


糖尿病人能吃荔枝降血糖吗?


吃多荔枝会导致低血糖,这对于糖尿病人来说,不是正好吗,还省点降糖药?


那么,糖尿病人能通过吃荔枝降血糖吗?

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荔枝不是药,不能解决糖尿病人的胰岛素分泌问题;

其次,低血糖并不等于降血糖,反而会加重糖尿病病情;

最后,过量吃荔枝会在较短时间内引起低血糖,但是,当荔枝中的果糖在体内停留时间足够长,最终还是会转化为葡萄糖,导致血糖不降反升。


这样血糖忽高忽低的变化对疾病的控制是很不利的。

所以糖友们千万不要指望通过吃荔枝来控糖,这是不靠谱的!



糖尿病人能吃荔枝吗?


荔枝含糖量高,吃多了又容易低血糖。

看到这种情况,很多糖友想着干脆不吃算了,但是荔枝的美味无法让人拒绝。


所以,别纠结,糖尿病人是能吃荔枝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荔枝不宜空腹时候吃,

最好在饭后半小时食用,而且一定要适量。


那么,问题来了,适量是多少呢?


当然不能像苏东坡那么豪放,日啖荔枝三百颗(这是妥妥的低血糖节奏啊)。对于糖友来说,建议食用荔枝的量在80g(果肉)以内。


总而言之,对于荔枝,儿童不要贪嘴吃多,小心低血糖的发生;

糖友更不能当荔枝是降糖“神器”,而是要更加慎重对待!

mmexport1591858302908.jpg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王彩虹
王彩虹 主任医师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糖尿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