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聂大红 三甲
聂大红 主任医师
中山一院 放射治疗科

放射性粒子近距离定向“爆破”治疗肿瘤新技术

4089人已读

技术简介

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俗称“粒子刀或体内伽玛刀”,是目前国际医疗界对肿瘤外科手术以及外放疗的不足而新发明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粒子刀”实为三维粒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通过该系统计算出靶区体积、有效剂量区及需要的粒子数量。该项技术集放射物理、放射生物学、肿瘤放射学、计算机应用等多门学科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我国近几年从国外引进了这一新技术,并在国内广泛而迅速地应用于肿瘤的治疗。

主要特点

对手术难以完全切除的肿瘤、肿瘤亚临床区域以及可能转移的淋巴引流区进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被植入到体内病灶区后,放射性粒子直接贴近肿瘤细胞且持续释放近距离的γ射线,实现定点“爆破”,达到整体杀灭肿瘤的效果。植入粒子可以术中进行,也可以使用微创技术,如胸腔镜、腹腔镜、B超、CT等引导下对肿瘤进行治疗,具有创伤小、靶心准、高度适形、低剂量持续照射等优点,肿瘤局部控制率可达90%以上。如能配合外照射,肿瘤消退更快,且能降低外放射剂量,减少放疗副反应。目前,国内已将碘-125粒子植入作为癌症治疗的常用方法。

治疗原理

利用植入病灶的微小放射源持续释放低能量的γ射线,对肿瘤细胞进行照射,不断地破坏肿瘤细胞的DNA双链,从而使肿瘤细胞失去增殖能力并死亡,达到治疗效果。

125I粒子与远距离外照射比较,其放射生物学特点主要是剂量率不同。有较高的治疗比:⑴ 125I粒子剂量率低,明显降低了氧增强比(OER);⑵相对生物效应高(1.0~1.5或1.2~2.0);⑶半衰期长,使射线持续作用,提高了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因常规分割外照射更易发生亚致死损伤的修复,在持续低剂量照射阶段,同时给以高剂量率的常规外照射,会抑制肿瘤细胞亚致死性损伤的修复。

适应症

1、未经治疗的原发实体肿瘤。

2、需要保留重要功能性组织或手术将累及重要脏器的肿瘤。

3、不愿意进行手术切除者。

4、预防肿瘤局部或区域性扩散,加强根治效果,即作预防性植入。

5、转移性肿瘤或术后孤立性肿瘤转移灶而失去手术价值者。

6、无法手术切除者。

7、术中残存肿瘤或切缘距肿瘤太近。

8、外照射效果不佳或失败者。

9、外照射剂量不足或难以提升,需要补充剂量者。

10、中晚期肿瘤的姑息治疗。

治疗的病种较为广泛,包括:

脑胶质瘤,脑膜瘤,脑转移瘤;

鼻咽、眼眶内肿瘤,口咽、口腔癌;

颈部转移癌;

肺癌(原发或转移),胸膜间皮瘤,乳腺癌,食管癌,纵隔恶性肿瘤;

肝癌,胆管癌,胰腺癌,晚期胃肠癌;

肾及肾上腺肿瘤,前列腺癌;

子宫及宫颈癌;

骨及软组织恶性肿瘤等。

一般认为,放射性粒子植入适用于生长缓慢,分化较好的肿瘤。125I适用于肿瘤潜在倍增时间(Tpot)>10天,且分化较好的肿瘤。研究显示:倍增时间(BT)为5天时,有效治疗时间为120天, BT为30天时,有效治疗时间为275天。

优点

1、碘-125种籽源是一种低活度、低剂量、射程短、易防护的密封型放射源。

2、具有一次性微创治疗等优势,患者术后1~3日就可出院。

3、射线在组织间穿透力(辐射范围)只有1.7cm,医生、患者及家属无须特殊防护,使用很安全。

4、对周围正常组织无损伤或者轻微损伤,无全身毒副作用。

5、治疗计划系统(TPS)可以满足靶区剂量具体化设计的需要,能够精确地对肿瘤进行杀灭。

6、可以与其它治疗方案配合,如化疗、外放疗等,达到综合治疗的最佳疗效。

7、术中植入对正常组织的创伤极小,无需充分显露手术视野和避免盲目的大范围清扫,能较大程度地减轻手术创伤。

8、放射性粒子的兼容性好,外壳由肽合金制作,人体没有排斥反映。

聂大红
聂大红 主任医师
中山一院 放射治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