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谢乐 三甲
谢乐 副主任医师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科

128、儿童 “多动---憋气综合征” 的中医治疗思路

3743人已读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中医教研室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白某,男,9岁,延安某小学2年级学生,自觉气喘,憋气,咽部不适,如有物梗阻,眼睛抽动,疲乏5年,和同龄小朋友追逐、玩耍、稍有劳累后病情明显加重。

本病源于5年前患儿感冒后引发,患儿开始出现间断胸部不适,憋气,疲乏等,儿科医生按“病毒性心肌炎”予以治疗,给口服辅酶Q10等药,效果不明显,患儿仍然时常出现憋气,全身无力,进而出现眨眼,手指抽动,后就诊于西安儿童医院,按“多动症”治疗1年,症状未有明显变化。3年前开始在北京某医院仍然按照“多动症”进行治疗,服用“静灵口服液”等药至20204月多就诊前为止,患儿症状亦未见明显改善,平时上下学由家长接送,不上体育课,不和同龄小朋友追逐游戏,每次楼下玩耍都用电动平衡车代步,防止诱发气喘。

初诊情况:2020420日初诊,患者经熟人介绍而来,为了防止孩子走路劳累,家属开车带小孩来,下车后孩子站在平衡车上。初步观察患儿发育、营养状况良好,双眼有不自主眨眼,有时往上、往外翻看,右侧面部有稍许不自主抽动,胸式呼吸,经常有叹气动作,和人交流正常,为了进一步观察患儿劳累后的表现,让患儿来回在周围跑50米回来,以便观察病情,只见患儿张口呼吸,喘气加重,自诉疲乏无力,进一步观察患儿舌质暗紫,苔白,脉弦细。和家属了解后得知患儿经常自感憋气,室内环境较多出现,发作时需开窗或楼下活动,时有咽部不适,眼睛和手部抽动,伴有夜间流鼻血,睡觉不安稳,不断翻身等。

中医辨证属于“肝血虚”,本病主病在肝,累及心肺两脏,肝血虚筋脉失养,导致肢体及局部抽动,肝开窍于目,目失养则抽动、外翻,加之肺气郁闭所以经常憋气,采用笔者自拟的“川黄厚朴升清降浊汤”治疗。

附:笔者自拟川黄厚朴升清降浊汤组成:川芎12,黄芩9,厚朴9,当归15,天麻10,生地9,白芍15,桂枝12,防风5,益智仁15,山药15,丹皮9,炙黄芪15,远志15,白术10,炙草6

由于患儿9岁,采用儿童用量减少。方子变化如下:川芎7,黄芩6,厚朴6,当归10,天麻8,生地6,白芍10,桂枝9,防风3,益智仁9,山药9,丹皮7,炙黄芪10,远志9,白术8,炙甘草5g,10付,水煎服,1日1剂

二诊:2020430

家属自述患儿眨眼、眼睛外翻等明显减少,憋气、喘息减少,观察患儿舌质稍暗,苔白,脉弦。效不更方仍然采用笔者自拟的川黄厚朴升清降浊汤化裁,去掉生地,防风加玄参6g,赤芍6g。二诊方如下:川芎7,黄芩6,厚朴6,当归10,天麻8,白芍10,桂枝9,玄参6g,赤芍6g,益智仁9,山药9,丹皮7,炙黄芪10,远志9,白术8,炙甘草5g,10付,水煎服,1日1剂

三诊:2020511

家属述患儿眨眼、外视、手部不自主外翻基本消失,运动后已无明显喘气,夜间休息可,再未见流鼻血,饮食可,舌质暗,苔白,脉从容、和缓,偶有咽部不适。仍然采用川黄厚朴升清降浊汤化裁,三诊方如下:川芎7,黄芩6,厚朴6,当归10,天麻8,玄参6,白芍10,桂枝9,防风3,麦冬6,山萸10,丹皮7,炙黄芪10,远志9,白术8,炙甘草5g,10付,水煎服,1日1剂

四诊:2020521

上述症状基本消失,患儿可以适度运动,无喘气、及身体局部的抽动,让患儿做50米快速跑步后未见喘气,疲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柔和有力。继川黄厚朴升清降浊汤化裁,川芎7,黄芩6,厚朴6,当归12,赤芍8,藿香6,白芍10,桂枝9,陈皮9,益智仁9,山药9,丹皮7,炙黄芪15,远志9,薏米10,炙甘草5g,10付,水煎服,1日1剂

五诊:202061

患儿无明显不适,一切正常,继服四诊方巩固疗效,后未见再次发作。

体会:本症状在临床中较多见,西医一般多按病毒性心肌炎、多动症治疗,多不奏效,经笔者在临床中观察以“多动---憋气综合征”命名较为合理。【如有任何疑虑可以加笔者微信讨论,笔者微信号xk3945】因本病家属多惧怕患儿运动后诱发疾病发作,因而多有限制孩子活动,所以患儿体质多会下降。本病多累及310岁儿童,西医检测多无器质性病变,一般涉及心肝肺三脏,治疗以养肝补血,益智宁心,补肺益气为治。平素嘱患儿少食辛辣刺激,羊肉、海鲜、油炒花生等食物。

本文作者授权:儿童多动---憋气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思路一文可以在微信朋友圈、互联网上转载,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


谢乐
谢乐 副主任医师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