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心动过缓?为什么会心动过缓?
心动过缓(Bradycardia)是一种每分钟心脏搏动次数低于预期的心律失常。
正常成人静息心率的预期值为每分钟60至100次,心动过缓则主要表现为每分钟心率低于60次。心动过缓也可发生于正常人,如运动员;也可在多种疾病中作为病理性反应发生。
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患者无需进行治疗;当出现症状时,以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行心脏起搏器治疗。
心动过缓的类型:
窦性心动过缓
指心率低于60次/分的 窦性心律 。但需要注意的是,判断患者是否属于心动过缓的心率临界值可能和年龄具有一定关系。
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是导致心率减慢的常见原因之一,指心脏电激动传导过程中,发生在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电激动传导异常。房室传导阻滞可发生在房室结、希氏束以及束支等不同的部位。
根据阻滞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动过缓的病因:
窦房结功能障碍:
又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常发生于70~80岁人群。
由于年龄增长或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使窦房结和周围心房组织发生进行性或退行性纤维化,可导致心房冲动的形成和传导异常,并产生与之相关的心动过缓或暂停综合征。常见可导致窦房结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心肌缺血或梗死、浸润性疾病、胶原血管疾病、手术创伤、内分泌异常、自主神经效应、神经肌肉疾病等。是否治疗窦房结功能障碍主要取决于是否有症状。
房室传导阻滞:
由传导系统解剖或功能障碍所致的心房到心室的冲动传导延迟或中断,可导致心动过缓。
其他疾病:
部分心脏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等,或行心脏手术后的并发症,可对心脏组织造成损伤,最终导致心动过缓。
此外,颅内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及一些炎症性疾病亦可造成心动过缓。
药物:
一些治疗心律失常、高血压或精神类疾病的药物,也可导致心动过缓。
年龄:年龄增长与心动过缓的发生密切相关。
其他:吸烟、酗酒或精神压力大者更易出现心动过缓。
典型症状:
心动过缓可能直接导致晕厥或晕厥前临床表现的发展,还可导致脑灌注不足,引起短暂性头晕或头痛、心力衰竭的症状或混乱状态。这被称为症状性心动过缓。
此外,部分患者可表现出胸痛、乏力、呼吸急促等非特异性表现。
本文是吴永全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