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杭化莲 三甲
杭化莲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 肝脏外科

胆管癌的诊断与治疗

3522人已读

胆管癌是一种起源于胆道系统的恶性肿瘤,根据肿瘤的部位,胆管癌又分为肝内胆管癌(iCCA)和肝外胆管癌(eCCA),后者又分为肝门部胆管癌(pCCA或Klatskin瘤)和远端胆管癌(dCCA),其中肝门部胆管癌发病率最高,而肝内胆管癌相对较低。

胆管癌占全身肿瘤的1%以下,多发于70~80岁人群,男性发病率略高。其在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发病率较低,而在肝吸虫感染多发地区如泰国、中国和韩国发病率则明显增高。从目前的国际趋势来看,大多数西方国家在过去几十年内,胆管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整体升高,主要是肝内胆管癌发病率升高,而肝外胆管癌发病率则降低。亚洲胆管癌发病率整体保持稳定。

胆管癌的发生多与原发硬化性胆管炎、胆结石、肝吸虫、胆管畸形等疾病有关,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患者也有一定几率发生胆管癌。胆管癌恶性程度高,因此平时要注意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并做好定期体检,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胆管癌发生的高危人群多为:(1)老年男性;(2)有胆石症者;(3)有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者;(4)胆道系统有先天畸形者;(5)肝胆系统慢性炎性病变及吸虫病者;(6)接触致癌物质者;(7)有溃疡性结肠炎者。

胆管癌早期大多数无症状,患者多在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时才就诊,此时病情多进展至中晚期,大大影响了其治疗效果及预后。因此,出现以下症状时,应考虑发生胆管癌的可能性并积极就诊:1. 肝肿大、硬化。2. 黄疸(早期常见症状,中下段胆管癌黄疸出现较晚)。3. 腹痛伴腹胀、食欲减退、体重骤降等。4. 大小便颜色异常(小便呈深黄色甚至酱油色,大便呈土黄色或浅黄色,晚期胆管癌可因胆道出血而出现黑便)。

当怀疑胆管癌时,应及时至医院就诊,做好相应的检查。胆管癌常见的辅助检查包括:腹部超声、MRI及MRCP、ERCP等,肿瘤标记物、CT、PET等也有一定程度的辅助作用,经专家评估后,可考虑是否进行活组织检查以明确其病理状态。

在诊疗过程中,胆管癌需要与肝细胞癌、肝转移癌、胰头癌、十二指肠乳头癌、胆道良性肿瘤、胆道结石以及胆管炎性狭窄相鉴别,以免误诊。

在诊断胆管癌时,应注意区分不同的亚型,根据其亚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1. 手术治疗:目前,根治性手术加淋巴结清扫是目前唯一有可能的治愈方法,可切除的肝内胆管癌建议行手术切除。如果是下段胆管发生癌变,需要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治疗,如果是中端发生癌变,则需要进行胆管局部切除,如果是肝门部位的胆管发生癌变,那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理特征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腹腔镜探查用于评估分期目前已基本摒弃。腹腔镜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难度较大,暂时未被广泛接受。

2. 肝移植:在有效的评估肝移植预后并排除禁忌症后,肝内胆管癌及肝门部胆管癌能通过肝移植获得较好的疗效,而远端胆管癌患者不建议行肝移植手术。

3. 放疗:胆管癌对放射线不太敏感,放疗主要作为外科切除手术的辅助治疗方法。

4. 化疗:可以改善胆管癌患者的症状,一定程度延长患者的存活期,但胆管癌对化疗的敏感性较差。

5. 对症治疗:目前对于是否进行术前胆道引流减黄存在争议,存在引流指证以及晚期姑息治疗时可采用。

6. 免疫治疗:现阶段免疫治疗证据尚不充分,应鼓励患者积极参加临床试验

7. 分子靶向药物:目前部分针对基因改变的分子靶向药物尚处于研究试验阶段。研究最多的是针对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靶向药物,如EGFR靶向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以及针对VEGF的索拉非尼或西地尼布。目前并无证据支持临床研究之外应用靶向治疗。

对于胆管癌晚期患者,因为切除手术已经失去治疗意义,所以主要采用胆道引流手术,帮助病人控制胆道感染程度,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肝脏功能,减少并发症延长患者的生命,缓解患者病痛症状。

胆管癌的发生与日常饮食结构方式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合理调节饮食是预防胆管癌的有效措施,健康饮食是患者治疗和康复的前提。胆管癌患者应该多食用易消化、高蛋白食物,如水果蔬菜、豆制品、水产品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生冷、高脂高糖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此外,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应该适当的增加体育锻炼,例如慢跑、瑜伽、散步等,保持良好的心情。

胆管癌患者一般需要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安排随访。根治性术后的患者,两年以内每3个月随访1次;2-5年期间6个月随访1次;5年后随访时间可以延长至1年1次。对术前CEA和(或)CA19-9升高的患者,若实验室检查发现二者或单一指标升高,可以随时安排检查。随访内容一般包括:临床检查、血液检测(包括血常规、生化、肿瘤标志物)、胸腹盆腔CT,腹部MRI等。


杭化莲
杭化莲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 肝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