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了室性期前收缩怎么办?
什么是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期前收缩又称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发生在正常心跳之前,起源于心室的异常电激活引起的额外心跳。正常的心脏跳动遵循固定的周期,就好像士兵在进行队列训练时,大家都在队长的“一二一”口号下迈着整齐的步伐,这时候突然有个毛毛躁躁的排头兵快了一步,那么他就有可能带动周围乃至整个队列的动作提前,室性期前收缩就这样发生了。室性期前收缩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也是各类期前收缩(其它还有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中最常见的。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期前收缩是正常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也就是说有室性期前收缩不一定就“不正常”。正常人发生室早的几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增加。但室早也“偏爱”以下几种情况:
自主神经功能因素:是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过量的烟、酒、茶、咖啡等的摄入,精神过度紧张、过度疲劳、长期失眠、进食过饱、神经衰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等;
器质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肌病、冠心病、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各种病因的心肌炎、心肌病,心力衰竭等
电解质平衡失调:低血钾、低血镁
药物:许多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可致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洋地黄中毒、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中毒。
室性期前收缩有哪些表现?
室性期前收缩可引起的症状包括心悸、胸壁撞击感或感觉心脏好像跳到喉咙口等,这些症状往往影响休息和工作。根据期前收缩发生频度可分为:偶发性室性期前收缩、频发性(多发性)室性期前收缩。
偶发性室性期前收缩:症状不明显,心功能良好的患者,即使是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也无明显的症状。
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形成二联律、三联律,多发生于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可因心排血量下降而引起头晕、乏力、胸闷等症状,并加重心力衰竭,诱发心绞痛或无痛性心肌缺血,诱发室性快速心律失常者甚至可以发生心源性晕厥。
有基础心脏病或服用药物后出现心悸、胸闷、胸痛、头晕或乏力等症状时,无诱因,但自觉有明显心悸、心跳或“停跳”感者,需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建议行十二导联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专业的心内科医生会很快得出结论。
室性期前收缩需要治疗吗?有哪些治疗手段?
大部分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本身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无需治疗也可痊愈。有症状者通常需要对症治疗(药物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常用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和普罗帕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发作室性期前收缩比较频繁(比如1万次/24小时)或临床症状比较明显的患者,可以考虑射频消融治疗。目前射频消融是一种微创手术方式,主要适用于少部分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或左心室后间隔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症状明显,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不佳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且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可以根治或减轻期前收缩的负荷,改善症状、恢复心功能,成功率可达90%以上。对于起源于其他部位的室性期前收缩,该方法成功率较低。
有器质性心脏病伴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通常需要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预后与器质性心脏病的类型及严重程度有关。
日常需要注意什么?
有明确原发病的重在控制原发病。避免生活的诱发因素,避免剧烈运动、戒烟酒、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避免情绪激动,避免饮用咖啡、浓茶等。如果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本文是吴永全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