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射玻尿酸后,如何判断是否出现血管栓塞?如何预防玻尿酸栓塞
血管栓塞是玻尿酸注射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虽然罕见,但是由于其会产生皮瓣坏死、失明、失语等极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医生高度重视。
早期发现和治疗该并发症可以获得很好的预后,那么如何能够尽早发现该并发症呢?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关于血管栓塞的这些事儿……
血管栓塞多为玻尿酸填充物注射入血管导致。其中玻尿酸进入静脉后的阻塞对于面部大多数区域没有讨论必要,且代偿良好,所以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栓塞均为动脉栓塞之皮瓣栓塞。
动脉栓塞常发生于眉间、鼻侧面和鼻唇沟区域的注射,源于这一区域血供丰富,眼动脉和面动脉分支形成了丰富的血管网。
如由滑车上动脉供血的眉间区、由角动脉供血的鼻翼区,可发生皮肤坏死,也可发生眼动脉、颅内动脉的栓塞,导致组织坏死、失明等严重并发症。
ps.对于眼动脉和脑动脉的栓塞,目前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囿于缺血部位耐缺血的时间非常短,临床中能够及时溶解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并不能获得很好的效果,主要靠自身的代偿恢复。
听到这些严重的并发症大家是不是已经有些后怕了呢?但我们要说的是:
对于皮瓣栓塞,准确鉴别栓塞是有效治疗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加之及时有效的治疗,预后是非常好的,基本不会有后遗症。
栓塞鉴别的黄金标准——指压试验
指压试验是鉴别动脉栓塞最有效的方法。主要通过查看毛细血管的充盈时间,了解毛细血管网是否缺血。
正常血循环的皮肤“指压试验”后移去手指时,皮肤呈苍白色,一般在1-2s内又转为红润。
而动脉血循环障碍时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会延长到3s以上,这是鉴别栓塞与淤青、血肿等其他并发症的有效方式。我们会在后面的文章详细阐述。
为了准确的诊断栓塞,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下栓塞的临床表现。
栓塞的临床表现——7大临床阶段
通过以上表格我们可以看出,栓塞易与淤青等症状混淆,那我们又该如何鉴别呢?
●与淤青、红肿的鉴别
○淤青一般范围局限,以针孔为中心向四周扩散,3日左右颜色开始变浅,并慢慢消失;此时指压反应正常。
○红肿一般颜色均匀,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冰敷可缓解,术后3日左右消肿,此时指压反应正常。
○栓塞相对淤青范围更加广泛,常看到远端的波及蔓延;相对红肿皮肤呈现为不均匀的花斑样改变。且栓塞的指压试验时间延长。
●其他疑似栓塞的鉴别
○注射的玻尿酸或者麻药中添加肾上腺素会使血管收缩,易出现皮肤苍白现象,指压反应正常,可与栓塞区分。
○冰敷和对环境温度敏感的患者,有可能出现花斑现象,指压反应正常,可与栓塞区分。
综上,易与栓塞混淆的这些症状,我们都可以通过结合其临床表现和指压试验进行鉴别。
栓塞的治疗——高浓度透明质酸酶
在了解了栓塞的鉴别后,当发生栓塞时我们又应该如何治疗呢?
过去我们常见的传统治疗方式有扩血管、高压氧、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多种方式综合治疗,但偶有治疗失败情况,还可能延误最佳治疗时间,造成预后差的现象,出现结痂、瘢痕等皮肤改变。
鉴于此,我们向大家介绍和推荐的这种治疗方式——持续用大量的、高浓度的透明质酸酶进行溶解,不需其他辅助治疗,方法简单,且呈现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透明质酸酶参考浓度:750U/ml (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量增加)
●治疗疗程:一般需要重复治疗3-4次,每1h或1.5h注射1次。
极少数情况会重复治疗8-9次。在72h以内都有效。
●治疗方法:注射于栓塞处及已波及的远端。锐针骨膜上注射,钝针软组织内各层次注射。
●参考用量:除栓塞面积外,我们还要根据栓塞体积适当调整。
如外侧面颊的组织厚度是唇部2倍,在相同栓塞面积情况下,透明质酸酶用量应是唇部的2倍。另外,需要根据栓塞的好转调整用量。
●有效治疗时间:组织耐缺血时间是72h,一般在72h内治疗不会引起严重并发症,若栓塞发生超过72h,则需立即就医并采取相应治疗手段。
注意:治疗栓塞的关键是尽快诊断、及时治疗、越早介入预后越好。
●治疗终点:皮肤颜色正常、指压反应(毛细血管充盈时间1-2s)正常。
●预后:完全治愈,且无水泡、无瘢痕、无继发改变。
以上仅仅是关于“高浓度透明质酸酶疗法”的总结概述。
对于栓塞这种严重的并发症,我们要引起相当的重视,但也不必过度恐慌。切记“早发现早治疗”原则,尽早对可疑栓塞进行鉴别。
在遭遇栓塞时,也应尽早用透明质酸酶溶解注射物,以减轻注射及受累区域局部张力和对血管的压迫,改善局部循环,避免皮肤坏死等症状。
参考文献
DeLorenzi C. New High Dose Pulsed Hyaluronidase Protocol for Hyaluronic Acid Filler Vascular Adverse Events. Aesthet Surg J. 2017 Jul 1;37(7):814-825.
本文是韩雪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