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钟启华
钟启华 主治医师
镇巴县中医院 内科

血常规可以这样解读

1754人已读

血常规是一个常规检验项目,血常规异常是发现许多疾病的重要线索,因此是临床上一个重要的检验项目。

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GB):成年男性的红细胞正常参考值为4-5.5×1012/L,血红蛋白的正常参考值为120-160g/L;成年女性的红细胞正常参考值为3.5-5.0×1012/L,血红蛋白的正常参考值为110-150g/L;新生儿的红细胞正常参考值为6.0-7.0×1012/L,血红蛋白的正常参考值为170-200g/L。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相对性增多常见于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绝对性增多常见于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生理性减少常见于婴幼儿及15岁以下的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病理性减少常见于见于各种贫血,可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增多,红细胞丢失过多。其中血红蛋白90-120g/L为轻度贫血,60-90g/L为中度贫血,30-60g/L为重度贫血,小于30g/L为极重度贫血,重度及极重度贫血需输血治疗。镇巴县中医院内科钟启华

白细胞(WBC):成人白细胞正常参考值为(4~10)×109/L,新生儿白细胞正常参考值为(15~20)×109/L,6个月至2岁白细胞正常参考值为(11~12)×109/L。其中又分为中性粒细胞(N)、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L)、单核细胞(M)。中性粒细胞比率(N%)正常参考值为50%-75%,嗜酸性粒细胞比率(E%)正常参考值为0.5%-5%,嗜碱性粒细胞比率(B%)正常参考值为0-1%,淋巴细胞比率(L%)正常参考值20%-40%,单核细胞比率(M%)正常参考值为3%-8%。

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骨髓增殖性肿瘤及一些恶性实体瘤等,中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物理及化学因素损伤、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血液病、某些恶性肿瘤、某些传染病等。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初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或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血液病、恶性肿瘤、其他,嗜碱性粒细胞减少无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感染性疾病、成熟淋巴细胞肿瘤、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移植排斥反应等。

单核细胞增多常见于某些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等,某些血液病:如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单核细胞减少多无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Rtc)增多常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网织红细胞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血小板(PLT):血小板正常参考值为100-300×109/L,血小板减少常见于血小板的生成障碍、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血小板分布异常,血小板增多常见于原发性增多及反应性增多。

血细胞比容(HCT):血细胞比容增高常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细胞比容减低常见于见于各种贫血

钟启华
钟启华 主治医师
镇巴县中医院 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