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熊观霞 三甲
熊观霞 主任医师
中山一院 耳鼻咽喉科/耳专科

老年性聋的干预策略

2755人已读

年纪大了,耳朵可能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失灵,这种听力损失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老年性聋

不少老年人觉得,既然年纪大了,身体各处都会出现一些小毛病,也就包括耳朵。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熊观霞

这很正常,听不清而已,说话大声点就行啦。


WechatIMG54.jpeg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老年性聋到底是怎么回事?又应该怎么有效干预呢?


621日,在第五届唯听听力及言语峰会(简称WASS峰会)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熊观霞教授带大家全面认识了老年性聋,探讨了老年性听力损失的干预问题。


WechatIMG53.jpeg


01什么是老年性耳聋


老年性聋,是伴随人体机能退化而出现的听力损害,属于自然衰老的过程,是不可逆的退行性病变。


老年性聋是一种双耳对称性的、缓慢进展的听力下降,且最先听不清的是高频声音,在临床中主要表现是言语识别能力的下降。也就是老年人常说的,能听得到别人的声音,但是听不懂别人说了什么。


老年听力损害的原因包括年龄增长、遗传、噪声、耳毒性药物、基础疾病影响等很多因素。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接近2.5个亿。

老年性聋已经成为继高血压、冠心病、关节炎之后困扰老年人的第四大疾病。


WechatIMG46.jpeg


02老年性聋的危害不仅仅是听不清!

熊观霞教授提醒大家,一旦出现老年性聋,一定要尽早干预,因为老年性聋对我们的影响不仅仅是听不清。

老年性聋的危害对健康的损害主要有4大方面:

1、言语交流能力下降

2、认知能力下降(主要是老年痴呆)

3、情感和社会交流能力下降

4、避险能力下降


WechatIMG47.jpeg



尤其是老年认知能力的下降,近期研究已经证实,老年听力下降跟老年痴呆有密切关系。
在老年痴呆的35%可控因素里,9%是由于耳聋引起的,而糖尿病、高血压这些因素只占了2%左右。

03出现老年性聋,到底该怎么办?

WechatIMG48.jpeg


老年性聋是无法逆转的,而且目前还没有被批准的有效药物用于治疗老年性聋。目前全球公认的对老年性聋有效的干预方法就是佩戴助听器植入人工耳蜗


助听器是老年性聋干预的主要手段,当助听器无效的时候可以考虑植入人工耳蜗。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助听器更适合老年性聋呢?


熊观霞教授介绍了助听器对老年性聋干预中的关键技术,或许可以帮助大家做出更好的选择。


熊观霞教授认为,尽管助听器不断更新,但最关键的核心技术是对声音处理的技术。声音处理技术中,最关键的就是压缩技术


之前使用较多的是快压缩技术,它主要是及时捕获声音的信息量,但是对于提高言语分辨能力较弱的患者,慢压缩技术更为重要。

WechatIMG49.jpeg


所以,对于老年性聋来说,一个好的助听器必须具备双变速压缩技术。这种技术可以确保可听度,保留时域包络线索,从而提供更好的辨识能力。


但要注意的是,助听器要想有效,有一个关键基础,就是患者必须要有一定数量有功能的听毛细胞,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残余听力。

那如果听毛细胞已经严重受损,该怎么办呢?


熊观霞教授提醒大家,当患者的毛细胞功能不足,表现为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且助听器效果不佳时,可以考虑人工耳蜗植入。


WechatIMG50.jpeg


人工耳蜗的原理是通过绕过损伤的毛细胞,直接刺激听神经的树突,从而使听觉信息往上传递。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人工耳蜗技术发挥作用必须要有完整的蜗后通路,也就是说从蜗神经到大脑听觉皮层的功能必须是正常的。这同样也是助听器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

04助听器VS人工耳蜗,哪种方式更有效?

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是针对不同程度的听觉障碍而采取的不同处理策略,两者是不相矛盾,甚至是可以协同使用来帮助患者听觉康复的。简单理解就是重度以下的耳聋患者(包括部分的重度)可以采用助听器,而极重度和部分重度患者需要人工耳蜗才能解决听觉问题。有些耳聋患者人工耳蜗手术后,另一侧耳朵也可以同时佩戴助听器,这种双模助听形式更有利于患者听觉康复。

那么,老年人植入人工耳蜗的效果和儿童或者青壮年相比,有区别吗?


研究发现,老年性聋植入人工耳蜗后听和说的功能都会有显著提高,老人与幼儿、儿童、青壮年比较,人工耳蜗后的助听听阈是没有差别的,但老年聋植入人工耳蜗后的言语识别率比上述人群差一点。


熊观霞教授认为,这可能和老年性聋患者对言语编码的认知能力下降、老年聋患者可能存在整体感知功能老化有关。


另外,因为老年患者基础病多,情况往往比较复杂,所以老年聋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更要求多学科的医疗合作模式,对术前评估、术中监控和术后康复等围手术期的处理更要细致和全面。


那么,助听器和人工耳蜗在言语识别的更高层阶,例如音乐感知方面有什么不同呢?


WechatIMG51.jpeg


熊观霞教授认为,理论上讲,助听器可以将声音的音调较为真实地保留下来,特别是在助听后低频有实用听力的患者,在音乐识别上会比较好。人工耳蜗的编码策略,对音调是没有进行特殊处理的,理论上说人工耳蜗听到的声音是没有音调特点的,但耳蜗的编码策略可以利用声音频率和响度等与音调相关的信息,辅助一些有听觉经验或者早期耳蜗植入并训练较好的患者获得音乐感知。这也是有些老年性聋植入人工耳蜗的患者对熟悉的音乐唱得非常流畅的原因。


在对耳鸣干预的效果上,助听器和人工耳蜗各有什么作用呢?


病因不明是主观性耳鸣治疗效果不佳的关键原因。


人工耳蜗和助听器尽管原理不一样,但对耳鸣都有一定的效果。



WechatIMG52.jpeg


诸多调查和病理对照研究显示,大多数坚持使用助听器的耳鸣患者,在提高听力、改善交流的同时,其耳鸣症状均有所缓解


熊教授团队在对成人语后聋并耳鸣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长期追踪随访发现,80%以上的患者在使用耳蜗时耳鸣得到了明显的抑制


所以,无论是人工耳蜗还是助听器,都能很好地帮助老年性聋患者获得更好的聆听。


总的来说,老年听力损失干预策略就是要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一旦发现老人有听力障碍,一定要尽早处理,才能延缓听力下降,最大限度地保障老人的生活质量。


转载出处:唯听助听器https://mp.weixin.qq.com/s/IOjsMHZPmm3m8ioYUVq-kw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熊观霞
熊观霞 主任医师
中山一院 耳鼻咽喉科/耳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