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董昌盛 人已读
我们常听古人云:“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对于人而言,吃五谷杂粮难免会生病,生病后最常见、最普通、最易于接受的方法就是服药。服药无非是中药和西药。西药一般在说明书上都写得很清楚:什么时间吃?怎么吃?剂量如何?但是对于中药来说始终存在一层神秘的面纱。所以,今天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吃中药的时候能不能放糖?”
在正式进入这个话题之前,我想先科普一下什么是糖?
其实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什么是糖?糖可以分为很多种,它具有不同的特点,还有不同的性质。它的寒热温凉属性有的相差很远。
据我说知,食用糖可以分为:精致白砂糖、粗砂糖、绵白糖、赤砂糖、红糖(黄糖)、红糖粉、冰糖、葡萄糖、麦芽糖、转化糖浆、果葡萄糖浆、蜂蜜等。
1、粗砂糖:为未精制的原糖。纯度低、杂质多、水分大、颜色浅黄,如国产的二号糖和进口的巴西糖,古巴糖。
2、赤砂糖:粒状晶体,颜色棕黄色,杂技较高,但可作特殊用途。
3、冰糖及冰片糖:不方便秤取,成本高、应用较少,且限于高档食品。
4、葡萄糖:比较常见。是淀粉通过酶催化而来。葡萄糖在酸存在下经水解作用得到葡萄糖浆再经喷雾干燥后即得粉状葡萄糖,一般含水8%。
5、麦芽糖:由大麦、小麦经麦芽酶作用水而得,一般称饴糖。记得我小时候,农村一般称为“糙糖”,就是比较粗糙的意思。
6、转化糖浆:由蔗糖与水在盐酸存在下,加热制得。其特点是粘度低、透明好。一般吃的中秋月饼、广式月饼的必须原料。
7、果葡萄糖浆(异构糖浆):我们把转化糖浆中的一部分葡萄糖在葡萄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果糖。工业上生产的果葡萄糖浆其异构转化率在42%,此时的甜度与蔗糖相等。
8、蜜蜂:蜜蜂的分泌物、也叫蜂蜜,甜度较高,而且根据不同花的种类有不同风味,还有加了中药的蜂蜜。
9. 红糖:结晶细软,色泽深浅不一,有红、黄、紫、黑等色;含糖蜜、杂质、水分均较高;但由于它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和维生素,具有补血、破瘀等功效,特别适合于产妇、儿童及贫血者使用,红糖大多是用土法生产的。红糖的性质偏温。
10. 白砂糖:是食糖中最常见的一种糖,也是国际报价和期货买卖的食糖品种,国家食用糖贮备也是白砂糖,且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基本上只消费白砂糖。白砂糖颗粒为结晶状,糖质坚硬、松散干燥、无杂质、晶体均匀、颜色洁白、甜味纯正,甜度低于红糖,较易贮存。
11. 绵白糖:绵白糖简称绵糖,是我国人民比较喜欢的一种食用糖。它质地绵软、细腻、潮润,入口溶化快,在生产过程中喷入了2.5%左右的转化糖浆,适宜于直接洒、蘸食物和点心,因其含水量高而不易保管,最好加工成小包装。
12. 幼砂糖:在我国又称为精幼砂糖、精制白砂糖,是品质最好的白砂糖。精幼砂糖是以白砂糖回溶加工精制而成,具有纯度高、洁白、晶粒幼细、速溶等优点,是目前市场上较为高档的食用糖。
13. 糖粉:为洁白的粉末状,一般是由白砂糖经粉碎而成,颗粒非常细,同时有约3—10%左右的淀粉填充物(一般为玉米淀粉),作为防潮及防止糖粒纠结的作用。 糖粉也可直接以网筛过筛,直接筛在西点成品上做表面装饰。
14. 冰糖:冰糖以白砂糖为原料,经过再溶,清净,重结晶而制成的一种大的、透明的冰块状水合蔗糖晶体,水分的含量较少,质量较优,易于保管。冰糖主要包括单晶冰糖和多晶冰糖二类。冰糖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和胃润肺的功效,用于治肺燥咳嗽,咽痛口干,胃弱食少,高血压等,广泛用于食品和医药行业生产的高档补品和保健品。老人含化冰糖还可以缓解口干舌燥。我们喜闻乐见的有冰糖葫芦、冰糖雪梨等,还有银耳冰糖羹。
我介绍了14种糖的种类,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和力气来科普糖的种类呢?其实它涉及到它和我们中药能不能一起使用的问题。
二、常言道:洲有七大洲,洋有四大洋。而中药有酸、苦、甘、辛、咸五味,具有升、降、浮、沉的性质,也具有寒、热、温、凉的属性。
我们中药汤剂治病除疾的效果虽然非常好,但是有很多药物是复方而来,经过配伍,不可避免地使用苦味的药。不要说小孩子,很多成人也难以下咽。
所以很多朋友很聪明,就想我在中药里加一点糖,这样就掩盖了苦味,又保证了重要的效果。事实上的确如此吗?我们不知道,这样的行为只顾口爽,不顾疗效的做法在中医学上是不提倡的。如果是通过这种做法,会产生很多影响。轻则降低疗效,重则产生比较重的副作用。因为中医注重五行辨证,用药讲究四气五味。
在每个方剂中,它组成的药物都有酸苦甘辛咸,不同药性也有寒热温凉的差异,而糖属于甘味的范畴,特别是红糖,味甘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所以,糖不单单是一种食物,还是一种药物,况且糖的种类有很多种,我刚才介绍的只是绝大部分,并不能完全概括。所以您对手上的糖不竟了解,有时候可能和您的病证是相反的。所以这个时候您还敢随便加入糖吗?
三、为什么中药不要放糖?
我们知道糖是代表热量、能量。很多运动员在比赛,尤其是足球运动员会补水,里面会加葡萄糖或者蔗糖,因为它可以快速地补充能量,补充ATP(三磷酸腺苷,主要是供应人体的一些能量物质),能够帮助他在比赛中发挥很好的状态。
如果病人具有腹胀中满、湿热停滞、舌苔厚腻等症状,是严禁加糖。
如果在服用化湿理气的中药的时候加糖,反而会使疾病雪上加霜。
此外,有痰、有湿、有水、有饮这些朋友在吃中药的时候也不能加糖,因为它会助湿化痰影响疾病的康复。
白糖性凉、红糖性温。如果把白糖加入温热的药剂中,或者是把红糖加入寒凉的药剂中都会减弱药性、阻碍药效的充分吸收,从而影响疗效。
中药的化学成分非常地复杂,我们说人是小宇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一味中药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化合物军团。糖类,特别是红糖含有非常多的铁钙等元素,我们中药中的蛋白质、鞣质等成分有可能和它进行结合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药液中一些有效成分凝固、变性,进而产生浑浊、沉淀,不仅影响疗效还危害健康。
我们方子里面药苦就是因为用了一些苦味的药。苦味的药作用是清热、祛火。苦能燥湿、苦能泄热,这也是很多药物具有苦这个味道的意义之所在。当然我说的中药的苦和中药药性的苦不是完全重合的。因此,这些苦味的药物加上糖以后,它的清热、祛火的功效就会大打折扣。
我举一个例子:常言道——马钱子,马钱子,马前吃后马后死。马钱子是一味非常苦的药,如果加糖服用它的药效会大大降低。
有的药物通过苦味来刺激消化腺的分泌从而发挥更好的疗效。比如:黄连,如果加糖就会失去它的一些作用,从而达不到它的治疗效果。
我刚才讲了糖的种类,还有中医对中药四气五味的认识,第三个讲了为什么药苦不能用糖,最后我想讲一下如何减轻中药的苦味。
我们中药虽然苦,但是还是有办法来降低这种感觉。
比如,我们可以控制汤药口服时的温度就可以很轻松地来减轻中药的苦味。因为我们舌头对37度以上的温度更为敏感。所以,苦味的中药服用的温度应该控制在15度——37度之间。这个时候它就不会极度地刺激味蕾,使我们的感觉放大,这时服用中药苦味会降低。因此,我们在服用汤剂的时候最好将煎好的中药在一旁静置。我们将中药静置到一定时间,等药液由滚烫到温热、到不烫嘴的时候再饮用,这时下口苦味已经大大降低。
互动解答:
1、空腹喝还是饭后喝?自己熬的和医院熬的哪种好?还有一般调理内分泌月经要调多久能见效果?
答:1)自己熬的好!因为自己熬药也是一种修行。自己熬的过程中亲身经历了泡药、煮药、过滤药渣,又经历了药液从沸腾到滚烫、到温热、再到我刚才说的温度比较适中,所以这个药气我们可以充分地吸收。我们自己熬药所花费的时间和功夫要远远大于医院的代煎,这是毋庸置疑的。2)一般调理内分泌的月经要调多久才能见效?这个问题问得太笼统,您的病情程度、就诊医生水平、自己饮食、生活习惯、情绪、工作状态都未提供,很难回答。3)服药方法合适与否对疗效影响很大。其中包括服药时间,一般中药在饭前1个小时服用;但是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应该在饭后服用;滋腻、补益的药物应该是空腹服用;治疗疟疾的药物、治疗周期性发作的药物应该在发作前60-120分钟服用;安神助眠的药物应该在睡前服用;对于紧急性的药物,急症应该不拒时间随时服用;对于慢性病服用丸散膏丹、酒剂、膏方等应该是定时服用。此外,根据病情有的可以一天吃几付或几顿,有的也可以煎汤代茶,不拘泥于时间。我有很多病人就是给他开具一个泡茶方,或者开具一个丸剂、散剂,还有个别方剂有特殊的服法。比如鸡鸣散就要在天亮之前空腹冷服效果比较好。
2、喝中药期间脸上一直冒痘痘,跟中药有关系吗?喝中药能排毒吗?
答:首先要看治什么样的疾病,开具了什么样的方剂?如果是要治痤疮的话,我的思路是要让体内的代谢废物及时有序地、规律性地排出来。对于这个问题,我的一般思路是以通法为主,祛邪外出,排除体内代谢的毒素。但是对于其他的疾病如果出现这个问题,可能不是什么好事。有可能方子不对证。当然,判断这个问题要看您身上有没有伴随其他不舒服的症状。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有可能。但是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疾病具体来判断。
3、为什么吃了酒酿会犯困?
答:这是和您个人的体质有关系。酒酿古代称为醪醴。《黄帝内经》有一篇《汤液醪醴论》讲的就是与此有关的故事。酒酿有甜味,用熟的糯米加酒发酵做出来。滤掉米粒后,经过一定的蒸馏就是米酒。米酒具有一定的后劲,酒酿不滤掉米粒,没有经过过滤和提纯,所以它的酒精度数非常的低,热一热,加点糯米圆子,当做点心吃有点酸、有点甜、还有点酒的味道。南方人用酒酿来调鸡蛋牛奶吃是产后的补品,口感比较好。比如有些人脾胃虚弱、中焦痰湿、痰瘀互结等等,吃了酒酿以后就有可能助湿、运痰,从而导致中焦雍滞、气血不通,所以可能出现犯困的情况。酒酿是非常好的,但是如果有人吃了以后没有达到益气、生津、活血的作用,就是因为他的体质不能消化,不适合酒酿所致。这并不是酒酿的错,是您体质的问题。
4、放糖会不会影响中医药疗效?
答:答案是肯定的。我刚才讲的非常清楚了,因为糖的种类非常多,我只介绍了14种。中国人对饮食的开发确实走在了地球人的前列。所以您放糖的话自己都不知道放的什么样的糖,不清楚糖的性质,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影响中药的疗效。所以不建议吃中药放糖。具体吃中药减轻苦味的方法我刚才介绍过。
5、古书煎药都一次,为什么现在在是复煲两次?水量又该多少合适?
答:首先纠正一下,古书上煎药并不都是一次。比如《伤寒杂病论》有8种煎药方法,所以您说煎一次的方法是很局限的。现在为什么2次呢?我们研究表明,煎2次的话,能够使药物药效更多地析出,为了提高药物的利用率,所以现在一般是煎2次的。煎药对于不同的药物,煎药方法也应该调整。对于解表、清热药、芳香类的药物应该是武火急煎,以免药性挥发,降低药效甚至改变,也就是说我们这个时候是煎1次的;对于滋补类的药物,比如补药,我们应该文火久煎使药效更多地析出;比如附子、乌头、狼毒等毒性的药物更应该慢火久煎,以降低毒性。对于附子而言,一般是先煎30-120分钟,使乌头碱充分溶于水破坏以后它的毒性就大大低的降低。水量该怎么放呢?根据我的经验,水量根据药物的大小来定,一般来说漫过药物2个手指节为度。本来是漫过药物1寸,因为1寸很多人对于这个概念不是很了解,因此我就用2个指节来描述。
6、中药怎么喝才不苦,宝宝喝中药可以加糖吗?
答:对于中药怎么喝才不苦已经回答了2遍,不再赘述。对于小宝宝喝中药要不要加糖?我认为很多家长是多此一举,过度忧虑。小孩子往往吃中药的时候味蕾发育还未完善,对于各种味觉的感受并没有成人这么敏感。也就是说,小时候你给他吃黄连,大人口中可能吃的是苦味,在小宝宝口中吃的就不是苦味,有可能是甜味。所以,不要把自己的感觉毫无逻辑地强加给小宝宝,他们可以喝得下去,请相信他们。对于小孩子而言,从小如果有什么小病就服用中药,他长大了对中药就不会抗拒。因为他小的时候味蕾对于中药并不敏感。
本文是董昌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