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足常乐 安享晚年
每个人都像只小船行驶在时光的河流中,在自然规律的作用下,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会慢慢变老。 在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突出的时代,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目前已是一个必须全社会都必须重视的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理会发生很大变化。比如:1、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和经济保障两个方面;2、孤独感:退休后离开了工作集体,缺少了归属感以及子女各种原因,忽略了对他们的关心,缺少沟通导致的孤独感;3、适应性减低:老年人不容易适应新环境,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态度和方式已趋于被动,依恋已有的习惯,主动适应新的生活方式的能力降低;4、拘泥刻板,速度减慢:老年人倾向于刻板行为。老年人在解决问题时为了求得谨慎使决断速度减慢,注重准确性,担心闪失;5、趋于保守:老年人经验丰富,也注重自己的经验,希望别人接受自己的经验,对此引发的矛盾不易理解,从而喋喋不休,爱发牢骚;6、回忆往事:老年人的心理世界逐渐表现出由主动向被动,由朝向外部世界转为朝向内部世界。因此很容易回忆往事,遇事也容易联想到往事,越是高龄,这种回忆往事的趋势越明显。加之“龟蛇虽寿,犹有尽时”,死亡作为每个人最终的归宿,总是不得不去面对的。在死亡面前多数人都会感到恐惧和焦虑。对于老年人存在的心理问题,该如何应对,让老年人安乐幸福的度过晚年呢?
老年人应该首先意识到,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是,动作迟缓,耳聋眼花;有许多的老年人,依然身体矫健,思维敏捷。这里的差别的原因并不是完全是和身体有关,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和消极的面对自己的老龄处境有关。就像歌词里唱到,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精神,精神是人生很重要的一项。老年人应该积极地面对自己的岁数,顺其自然,坦然接受,回顾一生,进行自我整合,获得完善感,接受自己这辈子过的是一种与众不同、有价值的生活。
对于即将退休的人,在退休前应提前做好退休后的生活准备,安排好退休生活。有条件者尽量继续发挥余热,参加一些适合自己体力和专业的社会活动。没有条件者也要培养一两种兴趣爱好,如一些文体活动。大家都知道,生命在于运动。老年人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包括体育和脑力锻炼,都有有助于让自己情绪更乐观和放松一些。要保持好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正确处理好家庭内部的各种关系,夫妻之间应相互照应,尊重;对于子女,他们已经成人,老年人不要倚老卖老、指手画脚、发号施令,要尊重年轻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不要过度干涉。老年人还需要有一个社会活动的圈子,经常和一些朋友、邻居、过去的同事一起聊天、活动,或者参加老年大学、老年社团等组织。学会主动关心和帮助别人,对身体健康也十分有利。
俗话说:“知足常乐”、“知足赛过长生丹,不是神仙胜神仙”。所以老年人在心态上要意识到大凡是人,多数处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间层。少些比较,也就少些烦恼。与其说“做了皇帝还想做神仙”,还不如“知足常乐赛神仙”。
本文是林涌超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