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魏爱华 三甲
魏爱华 主任医师
北京同仁医院 皮肤科

百度医典-头发稀少-魏爱华

7033人已读

一、概述

  • 指头发出现数量明显减少,脆弱且容易脱落

  • 与遗传、内分泌、精神因素、生活习惯等有关

  • 影响容貌外观,造成心理负担,影响生活工作

  • 治疗包括日常养护、药物治疗、植发手术等

1.1定义

头发稀少是指头发出现数量明显减少,脆弱无光泽,并容易脱落。可以是单纯的头发稀疏,也可能伴有其他部位的毛发稀少(如眉毛、腋毛、阴毛等)。

头发稀少可能是先天疾病所致,也可能是在特殊遗传体质的基础上后天发生,还可能是各种后天性疾病所致。

1.2类型

主要可根据发病时间分类。

1.2.1先天性头发稀少

在出生时或者出生后一段时间内发生,部分伴有甲、牙齿和骨骼异常等。

1.2.2后天性头发稀少

主要是各种后天因素导致的脱发

依据病因是否造成永久性损害可分为两大类,即非瘢痕性脱发和瘢痕性脱发。

瘢痕性脱发为永久性秃发,即毛囊遭受彻底破坏不能再生,并被纤维结缔组织所取代,如盘状红斑狼疮所致的脱发。

临床上以非瘢痕性脱发多见,尤其是雄激素性秃发(既往又称为脂溢性脱发)和斑秃。

(1)雄激素性秃发

通常起病于青春期。

男性主要表现为前额和头顶脱发。通常额部两侧颞角的头发先开始变细、稀疏,发际线逐渐后移,呈M字形。慢慢延伸到头顶,头顶部的头发逐渐稀疏、脱落,最终变秃使头皮显露,呈“O”型。最终仅保留颞部和枕部的头发,呈“U型”或“地中海型”,即“谢顶”。

女性主要表现为头顶部头发逐渐变细、减少,但前额发际线一般不后退。

(2)斑秃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中青年多见。患者常突然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斑片状脱发区,多无自觉症状。

多数患者只影响头皮,但严重时也会有眉毛、胡须、腋毛、阴毛等体毛的脱落。

病程可分为三期,进展期表现为脱发区域边缘头发松动,容易拔出;静止期脱发区边缘的头发不松动,无新发长出;进入恢复期后新发逐渐长出,开始为细软、色浅的绒毛,逐渐增粗、颜色变深,最后恢复正常。

1.3发生机制

头发稀少涉及多种疾病,不同疾病发病机制不同,无法一概而论。

大部分具体机制不清。例如,雄激素性秃发和斑秃的发病机制均尚不完全清楚。

目前认为,雄激素性秃发主要与遗传、雄激素水平过高或头皮毛囊的雄激素受体活性过高等因素有关;斑秃则是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一种毛囊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先天性头发稀少主要与遗传有关,涉及多种遗传方式和多种致病基因,可以只累及毛发,也可累及其他器官或系统,表现为某种综合征。

二、原因

头发的生长与脱落主要受毛囊周期调控。

遗传、内分泌、系统性疾病、药物、精神因素、年龄等均可影响毛发的生长。

2.1疾病因素

2.1.1遗传因素

  • 先天性无毛/少毛症,是一组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的毛发弥漫性或局限性的缺失或稀少,可单独发病,也可是其他遗传性疾病或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之一。

  • 雄激素性秃发和斑秃患者部分有家族史,表明其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2.1.2内分泌因素

  • 见于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或性腺功能异常的一些疾病。

  • 激素分泌异常影响毛囊发育和周期循环。

  • 女性怀孕、分娩或更年期,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剧烈变化而影响头发生长,导致脱发。

2.1.3头皮皮肤感染

发生于头皮的感染性疾病,如毛囊炎、疖肿、头癣等,炎症反应破坏毛囊,导致脱发。

2.1.4损伤性疾病

各种头皮损伤,包括机械性外伤、烧伤、放射线治疗等,导致毛囊破坏,可形成脱发。

如果毛囊损伤不完全则导致暂时性脱发。在这种情况下,正常的毛发生长通常会在创伤愈合后逐渐恢复。

如果毛囊已彻底破坏,头皮产生疤痕,则头发永远不会再生。

2.1.5自身免疫因素

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任务是识别和抵抗外界微生物的侵袭。但在某些情况下,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发生功能紊乱,不能分辨机体自身的正常细胞(包括毛囊细胞),就产生针对这些自身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破坏毛囊结构,产生脱发。

2.1.6营养不良

严重营养不良、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如铁、锌、铜等)缺乏,以及慢性胃炎、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尿毒症、恶性肿瘤等消耗性疾病,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头发脱落。

2.1.7中毒

某些特殊化学物质中毒亦可能引起脱发,如慢性铊中毒。

2.2药物因素

某些用于肿瘤治疗的化疗药物、抗凝剂、用于控制血压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避孕药等,可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脱发。

2.3环境因素

2.3.1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毛囊会发生自然萎缩和退化,出现老年性毛发稀少。

2.3.2精神压力或应激

心理压力较大或在遭受身体或情感上的重大打击后,几个月内可能会出现大量脱发。

2.4生活方式

2.4.1梳头、美发习惯

经常梳马尾辫或盘发髻等拉紧头发的发型,会导致“牵拉性脱发”。

经常烫染头发和吹头发、经常暴晒,可使头发变脆、容易折断而脱落。

2.4.2不良饮食习惯

低蛋白饮食或严重限制卡路里的饮食也会导致暂时性脱发。

2.4.3不良生活习惯

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是诱发脱发的因素之一。

洗头频率过低,不仅可以使头皮油脂增多,还会滋生细菌或真菌感染,引发毛囊炎症而出现脱发。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问:女性头顶头发稀少的原因?

答:成年女性头顶头发稀少最常见于雄激素性秃发,主要表现为头顶部毛发逐渐减少和变细,有的女性表现为弥漫性头发稀少,但共同特点是发际线一般不后移。

其病因与遗传、雄激素水平及雄激素受体活性过高等因素有关。同时,毛囊周围炎症、生活压力大、紧张焦虑、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等均可能是诱发或加重该症状的因素。

问:头发稀少怎么回事?

答:头发稀少可能有以下多种原因:

  • 先天遗传所致,患者父母也可能存在类似情况;

  • 内分泌紊乱引起体内激素水平的异常;

  • 头皮的感染性疾病,如头癣、头皮毛囊炎等;

  • 头皮外伤后形成瘢痕导致永久性秃发;

  • 因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体内原本起保护作用的免疫细胞攻击正常的毛囊导致脱发;

  • 不良生活方式:熬夜,过度烫、染、吹头发和暴晒等。

问:小儿头发稀少、枯黄是为什么?

答:小儿头发稀少、枯黄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 先天遗传,其父母也可能也存在类似情况;

  • 患有头皮疾病,如头癣等,会引起断发和头发脱落;

  • 营养不良,如挑食影响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的摄入和利用;

  • 日常卫生习惯不良、头发头皮护理不当;

  • 患有慢性疾病,机体长期处于慢性消耗状态等。

三、就医

毛发稀少虽然不危及生命,但对容貌和外观影响严重,有时还预示着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或潜在有系统性疾病,因此仍应予以重视。

大多数脱发患者如果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故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及时就医:

  • 毛发明显稀疏,且持续进展;

  • 脱发比以前明显加重,甚至出现秃发区;

  • 伴随有其他系统发育不良表现,如牙齿、指甲发育异常,多汗、少汗或无汗;

  • 伴随有其他代谢异常的表现,如营养不良、精神不佳、乏力、水肿等;

  • 伴随有明显的头皮症状,如头皮发红、瘙痒、出现萎缩或凹陷,头皮屑增多等。

3.1就医准备

除准备好既往病史资料及用药信息外,还应认真回忆思考和准备下列问题,这些信息有助医生准确、快速地判断病情:

  • 什么时候开始出现毛发稀少的,持续有多久了;

  • 毛发较之前正常时减少了多少;

  • 每天大约脱落毛发的数量,是一直如此还是偶尔如此;

  • 头发是逐渐脱落,还是突然大量脱落;

  • 过去有没有类似的症状出现;

  • 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直系亲属中有无类似情况;

  • 既往疾病史,如甲状腺疾病、贫血、手术史等;

  • 药物服用史,例如抗凝药物,治疗癌症、关节炎抑郁症、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药物;

  • 头部是否有过创伤、烧伤或放射治疗等;

  • 是否经常烫发、染发或经常把头发扎的过紧;

  • 近期压力情况,有没有遭受情感上的重大打击;

  • 饮食偏好,有无节食减肥或挑食。

3.2就诊科室

  • 首诊科室为皮肤科。

  • 毛发稀少同时伴随精神不佳、乏力、营养不良或其他系统性疾病等,除皮肤科外,还可能需要到内分泌科、妇科、精神科、营养科等进行联合治疗。

3.3相关检查

3.3.1拉发试验

患者5天不洗头,医生用拇指和食指在患者头发稀疏或脱发区边缘轻轻拉起大约5、60根头发,然后用适当的力度向外拉,观察拉出头发的数量,可选择不同部位重复数次。

拉出头发数量超过6根以上为阳性,少于6根为阴性。

斑秃进展期或急性休止期脱发,拉发试验多呈阳性反应。

3.3.2毛发显微像

使用显微镜检查拔下毛发的结构和发根形态,休止期脱发为杵(棒)状发,而生长期毛发的发根呈不规则状。

此法主要用于鉴别和排除处于毛囊周期不同时期的脱发疾病。

3.3.3皮肤镜检查

一种皮肤显微镜检查,优点是无创、快捷。

可以观察毛囊开口、毛干和发根形态及头皮状况,判断毛发的受损程度和性质,用于脱发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3.4头皮病理组织学检查

医生会切取约黄豆大小带毛囊的头皮组织,经切片和染色后观察,以进行脱发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3.5血液检查和其他

有助于发现与脱发相关的潜在疾病。

女性雄激素性秃发患者伴有月经稀发、痤疮、身体其他部位的多毛现象时,可检查性激素水平和妇科超声,以除外高雄激素血症和多囊卵巢综合征。

某些休止期脱发患者,可检查血清胰岛素、铁蛋白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等。

严重顽固性斑秃患者,可检查25-羟维生素D3、自身抗体、甲状腺功能和抗体等血液学指标。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问:去医院看头发稀少挂什么科?

答:一般首先选择皮肤科。但是脱发的原因比较复杂,可能需要其他专业科室的联合诊治:如内分泌因素造成的脱发,可能还需要到内分泌科进行相应治疗;精神因素导致的脱发,可能需要到心理科治疗;伴性激素异常的女性雄激素性秃发,还可能需要到妇科就诊;有植发需求者,则可能需要到相应的整形美容科或植发专科进行治疗。

但应注意鉴别一些“健发中心”、“养发馆”,其可能仅仅提供一些头皮的保健理疗,并不能对脱发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问:头发稀少去医院有用吗?

答:头发严重稀少患者应及时去医院咨询以明确病因。

在明确病因后,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建议,部分类型的头发稀少是可以得到有效治疗的:如最常见的雄激素性秃发,如能早期诊断并进行及时正确的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获得改善;多数斑秃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可在6~12个月内痊愈,但病程越久,毛发再生的机会就越小;拔毛癖患者通过及时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克制不良习惯,毛发可再生;部分脱发患者也可通过植发手术获得外观改善。此外,医生还会指导患者进行原发病的治疗、头皮和头发的日常护理及饮食调理,达到促进头发再生的目的。

四、诊断

医生会首先详细了解患者的脱发病史,并肉眼观察毛发稀少或脱发区的外在表现,包括脱发区的大小、数目、形态,头皮的颜色、光滑度、有无萎缩等等,进行初步诊断。

然后通过拉发试验、皮肤镜检查或头皮病理组织学、血液检查等结果,综合判断脱发的性质和原因。

4.1疾病诊断

4.1.1先天性少毛/无毛症

先天性少毛/无毛症相对少见,其临床表现多样而复杂,可以是单纯少毛/无毛,也可能是某种遗传病或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之一。

临床诊断常需要详细的病史、家族史、查体和辅助检查,包括皮肤镜、电镜以及病理检查等,必要时需进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

4.1.2雄激素性秃发

医生会根据病史、家族史,肉眼观察脱发区的特殊分布、头发变细和毳毛增多的特点和头皮的状况,借助皮肤镜检查进一步了解毛发和毛囊的变化。

此外,有时还会做拉发实验,检测血中性激素水平等。

该病的诊断一般不难。

4.1.3斑秃

突然发生的一处或多处脱发斑,呈圆形或类圆形,也可呈条带状,边界清楚、局部光滑。可伴有眉毛、胡须、阴毛等体毛的脱落,甚至整个头皮毛发全部脱落。

皮肤镜下,可观察到断发、黑点征及感叹号样发。

4.1.4拔毛癖

医生主要会根据病史和拔毛癖的特点进行诊断:

  • 患者有反复拔头发的习惯;

  • 在拔出头发或试图抵抗这一行为前,紧张感增加;

  • 当拔出头发后感到愉快、满足或轻松;

  • 这一行为障碍不能用其他心理障碍更好解释,也不由普通身体疾病导致;

  • 常伴有社交功能障碍。

脱发区形态多样,常为奇形怪状。

皮肤镜下,可见到参差不齐的断发。

4.1.5头癣

医生主要根据患者病史、头皮和头发的典型表现(白癣的鳞屑性脱发斑、黑点癣的特征性黑点或黄癣的典型黄痂),结合真菌检查、皮肤镜特点和滤过紫外线灯(Wood灯)检查等进行诊断。

五、治疗

毛发稀少的治疗应建立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

  • 先天性毛发稀少的患者,通常无特别有效的治疗办法。

  • 对可逆性脱发的患者,如果毛囊没有被彻底损害,且造成脱发的因素(如压力、药物或梳头习惯等)是可控的,去除病因后,头发常可恢复正常生长。

  • 部分类型的脱发,可以通过口服或外用药物,达到延缓头发脱落或促进头发再生的目的。

  • 此外,还可以通过戴假发、纹饰或改变发型来改善外观。

5.1家庭处理

  • 去除可能的诱发因素,如疑为药物引起者,建议停药观察。

  • 注意劳逸结合,规律作息,调整情绪,避免精神紧张或压力过大。

  • 脱发范围广的患者可佩戴假发以减轻心理负担。

  • 日常注意头发、头皮的护理,选用适合个人发质的正规洗护产品,减少烫染头发,避免头发扎得过紧,避免暴晒等。

  •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头癣患者,应尽可能全部剪除病发,且焚烧剪掉的病发,使用过的物品应进行彻底的煮沸消毒。

5.2专业治疗

5.2.1药物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因,选择处方以下药物。

(1)抗真菌药物

适用于头癣患者,包括口服和外用抗真菌药物。

(2)糖皮质激素

常用于斑秃、红斑狼疮、毛发扁平苔藓等脱发疾病的治疗。

其用法包括脱发区的局部注射、外用和口服三种。

(3)米诺地尔

适用于多种脱发疾病,尤其是雄激素性秃发和斑秃的治疗,是一种男女均可使用的非处方外用药,可有效促进毛发再生。

常见的副作用是皮肤多毛,有时可出现头皮刺激以及心跳加速。

(4)非那雄胺

男性雄激素性秃发的首选口服药物(女性不建议使用)。

非那雄胺的罕见副作用包括性欲减退和射精减少。

5.2.2毛发移植术

手术方法

医生会从患者正常毛囊的部位(如雄激素性秃发患者主要是后枕部),通过手术方式将毛囊提取出,经分离后再植入到脱发区域,以达到外观改善的目的。

患者可能需要多次手术来达到理想的效果。

毛发移植主要包括毛囊切取移植技术(FUT)和毛囊抽取移植技术(FUE)。

适应证

雄激素性秃发是最主要的适应证,部分瘢痕性脱发也可适当选择。

要求患者的供发区(如雄激素性秃发患者的后枕部)有可供移植的健康且充足的毛囊。

禁忌证

有疾病未稳定控制、患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供区毛发质量太差等情况的患者。

手术费用

多依据移植毛囊的数量来计算,具体价格受地域、医院、医生、患者的脱发程度和移植难度等综合因素影响。

治疗效果

通常移植的毛发在术后1~3月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落,3~6个月后逐渐重新长出,术后6~9个月才可看到明显效果。

术后建议继续遵医嘱使用相应治疗药物,以防病情继续进展。

5.2.3中医治疗

建议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生会辨证论治。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问:小孩头发稀少怎么办?

答:孩子头发稀少的原因有多种。

  • 有的属于先天遗传,父母可能有类似情况,遗传所致头发稀少,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

  • 有的是因为平时挑食,导致营养不良,影响毛发生长,家长应纠正孩子挑食习惯,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必要时可去医院检查,若存在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等问题,可予以针对性的补充;

  • 卫生条件差或不注意日常洗护,造成头皮毛囊堵塞,继发细菌感染,影响头发生长,应注意头皮卫生和科学洗护;

  • 若孩子头皮出现了红斑、鳞屑、瘙痒和脱发,可能是感染了头癣;

  • 若出现局限性脱发斑,则考虑拔毛癖或斑秃。

无论出现以上哪种情况,都建议尽快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及时治疗。

问:掉头发、头发稀少怎么办?

答:脱发造成头发稀少,应先就医,明确病因后,采取相应的治疗干预。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均衡饮食,不偏食和节食;适当进行头皮按摩;科学洗发、护发,避免频繁烫染头发;保证良好作息,学会自我减压;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遵医嘱使用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六、日常

头发稀疏严重时会影响患者外观,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应予以关注,此外,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头发的护理、避免精神压力、保证均衡饮食等。

6.1饮食

饮食要多样化,多吃富有营养的食物,不要挑食,同时少吃脂肪过多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少饮酒。

6.2生活习惯

  • 梳头时使用宽齿木梳,且动作要轻柔,不要伤到头皮。

  • 避免过紧的发型,如圆髻或马尾辫。

  • 避免过度扭曲、揉搓或拉扯头发,尽量减少烫发、染发的次数。

  • 尽量避免服用可引起脱发的药物。

  • 暴晒会损伤发质,秃发区头皮晒伤的风险也会增加。因此外出时应注意保护头皮、头发,避免紫外线过度照射,可使用防晒工具,如遮阳伞、遮阳帽或头巾等。

  •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劳逸结合,规律作息。

  • 讲究卫生,保持头部清洁。及时清洗头发,将头皮上的油脂和污垢清理干净。此外,洗发后发干、发梢可使用护发素,保持头发柔顺光滑,防止头发干涩、分叉或打结。

6.3注意事项

  • 尽量减少烫发、染发和高温吹头发的次数。过度烫、染、吹,都会损伤头发,导致头发易断或脱落,发质枯黄、分叉。

  • 产后可因为雌激素水平的变化、精神焦虑、休息不好等因素导致脱发。通常会在产后3~6个月出现,6~9个月后会逐渐自行恢复,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在此期间,产妇需注意均衡饮食、调整情绪、注意休息,并做好头发的清洁护理。如果脱发症状长期没有改善或甚至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 癌症化疗患者建议尽量剪短头发,日常使用宽齿木梳,不要用力牵拉头发。


参考资料

[1]赵辨.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第2版[M]. 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

[2]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毛发学组.中国雄激素性秃发诊疗指南[J].临床皮肤杂志,2014, 43(3): 182-186.

[3]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毛发学组.中国斑秃诊疗指南(2019)[J].临床皮肤杂志, 2020, 49(2): 69-72.

[4]周城,张建中. 先天性秃发/少毛症[J].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6,33(04): 445-449+6.

[5]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专业委员会皮肤影像学亚专业委员会.毛发疾病皮肤镜诊断专家共识[J].中国 麻风皮肤病杂志,2016, 32(3):129-132.

魏爱华
魏爱华 主任医师
北京同仁医院 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