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脾脏囊肿、血管瘤 、淋巴管瘤,可以通过精准微创外科技术,帮助你切除病灶、保留健康的脾脏。
开展微创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已经五年多了,仍然有很多患者好奇,为什么大多数医院切除脾脏,而我们可以腹腔镜切除病灶、保留部分健康脾脏。其实我们应用了多种现代医学技术,为保脾保驾护航,使得健康的部分脾脏可以顺利保留。下面以一个实际病例,与大家分享:
1、患者中年患者,慢性病程。
2、发现脾肿大10年余入院。
3、患者于10年前体检时发现脾肿大,外院诊断为血管瘤,大小约4cm,无不适主诉,无大汗、恶心、呕吐,无左肩背部放射、头晕、头痛、咳嗽、咳痰,定期复查,未行诊治。近期体检发现血管瘤增大,2020-04-24超声提示脾脏厚50mm,内见99*87mm稍强回声团,边界清晰,形态规则。为求进一步诊治以“脾血管瘤”收入我科。患者自患病以来,精神状态良好,体力情况良好,食欲食量良好,睡眠情况良好,体重无明显变化,大便正常,小便正常。
4、否认肝炎、结核、疟疾病史,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否认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史,否认外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2019年12月行脑膜瘤切除术,2018年因肺动脉畸形破裂行动脉栓塞术。
5、查体:脾肋缘下未触及,无明显阳性体征。
6、 2020年04月24日 B超 脾脏厚50mm,内见99*87mm稍强回声团,边界清晰,形态规则。
我们为其进行了CT影像三维重建,图中脾脏下极橘红色的是肿瘤,我们发现脾动脉、脾静脉为三支型,切断下方2支,保留上极一支脾动脉、脾静脉,就可以保证上极血液供应,同时可以顺利切除下极肿瘤,避免大出血。同时我们应用计算机,自有的虚拟手术模拟技术,模拟手术过程,手术前充分熟悉解剖结构,找到最好的手术路径及离断脾脏肿瘤的最佳平面。
于是,我们为其实施了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手术顺利,术中出血非常少,术后患者第一天顺利下地活动、进食,由于是微创手术,腹壁只有5个手指粗细的切口,术后恢复快、疼痛轻,术后第7天顺利出院。
术后CT显示,手术局部无积液,保留脾脏上极健康,未见坏死。
随着人们对于脾脏功能及其解剖结构的研究不断深入,保留脾脏必要性以及可行性日益明朗。脾脏在维持机体免疫功能、造血功能及内分泌功能上均发挥着重要的功能,脾切除术后存在感染风险及发生肿瘤的风险增高,脾全切术后部分患者出现血小板升高、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脾部分切除术作为一种主要的保脾手术方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重视,脾部分切除术在将病变的脾组织切除的同时保留部分健康脾组织,从而保存脾脏正常功能,而腹腔镜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在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日益增多。研究发现,保留部分脾脏可以保留一部分记忆性免疫 B 细胞,而这部分细胞所分泌的 IgM抗体在机体的抗感染免疫中起着关键作用。
脾脏的分区段血流供应是开展腹腔镜部分脾切除术的解剖学基础。脾动脉在脾门处分出脾叶血管,一般可分为 4 种类型:一支型、二支型、三支型及多支型。其中二支型和三支型占 95% 以上,即脾动脉主干分出 2 支或 3 支脾叶血管进入脾脏,而脾叶血管又可分出 1~ 3 支脾段血管。因此,术中采用二级脾蒂法可逐条分离出需要离断的脾动脉分支血管,将相应的脾动脉分支阻断后,脾脏表面即可出现明显的缺血分界线,可根据此分界线进行缺血脾部分切除。
我们在术前对脾脏CT影像进行重建,应用虚拟成像技术,重建脾脏血管供应,精确设计手术方案。应用虚拟手术模拟技术,术前反复演练,保证整个手术的熟练、精准、安全。随着医疗器械的发展进步,关键的脾实质断面止血方面涌现了更多更有用的技术。目前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中有多种止血工具。我们在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刀、双极电凝离断脾实质,减少了脾断面出血,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有效的。对于脾脏良性肿瘤如:脾上皮性囊肿、脾脏海绵状血管瘤 、脾脏淋巴管瘤 、脾脏血管淋巴管瘤,脾脏外伤等等,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保留健康的部分脾脏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北京医院普通外科刘燕南主任医师、副教授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五上午
本文是刘燕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