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科硬骨头“葡萄膜炎”,你知道多少?
病例介绍
小陈暑假期间在家中连续数日熬夜刷抖音、看直播,眼睛出现发红疼痛,视物模糊。开始以为眼睛太疲劳了,忍忍就会过去,就没放心上。
一周后,眼痛愈发严重,才急忙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就诊,胡勇平主任医师详细检查了小陈的眼病情况,诊断为葡萄膜炎。
据胡主任介绍,葡萄膜炎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眼病,其诊治一直是眼科领域中很棘手的问题,很多患者因不了这种眼病,没有及时就医,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最终失明。
1、葡萄膜在哪里?
葡萄膜是眼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富含血管和色素,形似紫色的葡萄而得名,例如大家所熟知的“虹膜炎”就是葡萄膜炎的一种。
人的眼球由3层眼球壁和内容物构成,葡萄膜是眼球壁中间的一层,紧贴着白眼球的内侧面葡萄膜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为眼球提供丰富的血运和营养。葡萄膜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
2、什么是葡萄膜炎?
葡萄膜炎,顾名思义,是累及眼内葡萄膜的炎症。但是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该疾病并不局限于葡萄膜,而是指发生于葡萄膜、视网膜、玻璃体的炎症性疾病。
眼部表现为眼红、流泪、眼痛、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眼前黑影和飞蚊症等。据流行病学调查,全球5-10%的视力受损由葡萄膜炎所致。
但是其它类型的眼病也会出现这些症状,比如结膜炎、青光眼。所以,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一定去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才能判断是不是葡萄膜炎。
3、为什么会引起葡萄膜炎?
葡萄膜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主要有三大原因:感染因素、自身免疫因素和肿瘤。其中由感染引起的葡萄膜炎最常见。
诊断出葡萄膜炎并不难,但是要分清楚是何种类型则相当困难!我国常见的葡萄膜炎类型就有数十种之多,每种类型的临床表现、进展规律和治疗所用药物及时间都不尽相同,因此在治疗前医生都要力争做出病因和类型诊断,制定出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4、葡萄膜炎需要做哪些检查?
诊断时要详细询问有关病史,在病史和检查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尽可能明确诊断。
(1) 通过询问病史,能够给医生提供一个大致的方向。例如如果患者受了外伤,则可能是细菌或者真菌感染引起的;艾滋病人群或器官移植术后,就要怀疑免疫因素。
(2)眼部检查包括裂隙灯和眼底镜检查等,可以观察病变的部位和形态,结合病程缓急程度来进行综合考虑。例如,细菌引起的葡萄膜炎病情比较急,而真菌引起的相对来说慢一些,并且疼痛感也会轻一些。
(3)实验室眼内液检查能够直接找到是哪种细菌、病毒或其他炎症因子等引起的葡萄膜炎,以便对症治疗。
(4)全身的检查和化验也有助于判断葡萄膜炎的病因。例如,像梅毒引起的葡萄膜炎,通过血清的梅毒螺旋体的检测就能确诊。
5、葡萄膜炎如何治疗?
由于临床表现复杂、病因多样、预后差异性大,葡萄膜炎又有“眼科硬骨头”之称,其治疗应该遵循正规化和个体化原则。
(1)正规治疗。不正规的治疗常导致病情控制不及时不彻底,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最终破坏视力。
(2)个体化原则。葡萄膜炎是一类疾病的总称,葡萄膜炎有多种分类,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葡萄膜炎患者的治疗方案不同。例如: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就需要抗病毒药物来控制炎症;如果是类风湿性关节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葡萄膜炎,就需要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来治疗。前葡萄膜炎用眼药水治疗为主,后葡萄膜炎或全葡萄膜炎就可能需要全身药物治疗;
总之,葡萄膜炎的诊治需要医生对葡萄膜炎有全面深入的认识。据研究报道,目前我国葡萄膜炎患者至少有300余万名,其病因和类型多达100余种,全世界15%的盲由葡萄膜炎造成。然而,患者及非专科医生对它的认识却还远远不够,对于眼红等症状不予重视,很多人眼睛直到视力下降影响生活都不知道自己得的究竟是什么病,大量病人未得到及时诊治,最终失明。由于临床表现复杂、病因多样、预后差异性大,葡萄膜炎又有“眼科硬骨头”之称,全国专门从事葡萄膜炎诊治的医生不足,造成疾病迁延不愈,甚至引起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更令人担忧的是,很大一部分葡萄膜炎患者常常合并全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不精准、治疗不及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对葡萄膜炎的早期分类诊断,以及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
为此,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特设葡萄膜炎专病门诊,基于医院综合学科的雄厚实力,与风湿免疫科、感染科、儿科等多学科形成葡萄膜炎等眼免疫相关性疾病的综合精准诊疗模式,对各种难治性葡萄膜炎进行全身系统性病因排查;采用先进的眼科影像检查技术,建立多模式影像诊断平台;采用眼内炎精准检测和分子诊断技术,有效提高葡萄膜炎病因诊断率,并实现个性化精准治疗。开展葡萄膜炎的临床及病因精准诊断、局部及全身药物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玻璃体腔注药、生物制剂应用等,同时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各种葡萄膜炎并发症的手术治疗,如并发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继发性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各种难治性网脱的手术治疗等,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本文是胡勇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