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1)
一、牙齿缺失和年龄
毫无疑问,牙缺失与年龄相关。由于口腔中一些牙存留时间较其它牙长,因而随年龄增长,牙缺失具有不同特点。通常口腔内最后预留的牙齿是下前牙,尤其是下颌尖牙,常见上颌牙列缺失而下颌前牙余留的情况。
二、牙齿缺失的后果
1、解剖学方面
随着牙齿缺失,剩余牙槽嵴不再受到以往的功能刺激作用,因此牙槽嵴骨量(包括高度和宽度)将逐渐减少。角化程度较差的口腔粘膜将代替牙槽骨表面的附着龈,因此更容易受到创伤。
2、生理方面
咀嚼运动作为一种学习性行为也有其基本运动模式,这些都源于中枢神经的控制。随着口腔粘膜、牙周接收器的丧失,将产生各种异常的咀嚼功能运动。此外,前牙缺失将对社交功能带来显著影响。随着牙缺失和剩余牙槽嵴的丧失,唇部支持作用的丧失、垂直距离降低导致的面部高度降低,从而改变容貌。
三、修复体的功能性修复
具有完整牙列的不同个体其咀嚼功能的强弱是有差别的。牙缺失患者往往会在咀嚼功能已经下降到自己不能忍受的程度才会引起注意而求治。咀嚼功能下降到什么程度患者不能忍受,这是因人而异的,而缺失牙数目越多这种差异越大。因此对牙缺失类型相同的患者采取同样的修复治疗,患者的满意度往往不尽相同。
四、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
1、连接体
下颌舌杆应距离下颌舌侧牙龈至少4mm,完成的舌杆应该至少有4mm垂直高度,如果龈缘与口底的活动组织之间距离小于8mm,应该用舌板、舌下杆或连续杆(舌隆突杆)
舌板组织面与牙齿密合,伸入邻间隙的非倒凹区,形成扇贝形。舌板密合性好时,可利用前牙的组牙功能辅助抵抗义齿的水平向旋转趋势,尤其是在后牙区牙槽嵴形态不利于抵抗义齿的水平向旋转的情况下
患者的尖牙和前磨牙严重舌倾,不能用舌杆。用唇杆大连接替修复,由末端基牙固位,通过支托,从唇杆伸出的小连接体和密合的义齿基托获得支持和固位
上腭大连接体应离开龈缘至少6mm并与龈缘的平均曲线平行。所有小连接体应垂直跨过牙龈,与大连接体近似成直角连接
单个宽腭带特别适用于双侧短缺隙的牙支持式义齿。也适用于通过冠外固位体或冠内附着体提供跨牙弓固位的牙支持式单侧缺损。杆的宽度应限制在支托围成的区域内。杆的中部轻度隆起以提供刚性,大连接体的厚度不会明显改变上腭形态
前后宽腭带联合。前部为扁平宽腭带,位置尽可能靠后,避免覆盖腭皱及干扰舌运动,前缘应置于腭皱之后,或两个皱襞之间的谷地。后部宽腭杆薄,至少8mm宽,位置尽量靠后,但必须完全在硬腭上,应与中线成直角,而不要成斜角
覆盖上腭2/3面积的腭板大连接体。前缘顺沿腭皱间谷底,向前伸展不超过第一前磨牙上的间接固位体。后缘位于软硬腭交界处,不能伸展到软腭上。如图所示的双侧远中游离缺失情况下,必须采用间接固位体辅助义齿抵抗水平旋转。注意义齿基托与金属支架为对接结合形式,网状连接体经过两侧翼上颌切迹。
未完待续
本文是周瑞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