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廖华
廖华 主治医师
医生集团-上海 线上诊疗科

1/3中风患者都有失语症!言语治疗也有黄金康复期

2080人已读

古人云:“口者,心之门户”

通过言语,我们可以与外界保持沟通

然而,据资料显示

1/3的中风患者会产生各种语言障碍

与外界的“失联”

让本就深陷各种功能障碍的他们

雪上加霜


但是,失语并非无“药”可医

全面了解失语症

正确把握言语治疗的黄金期

是患者重获新“声”的关键


首先,什么是“失语症”呢?

失语症是一种获得性语言障碍,其特点是在语言的意思、形式或结构、应用或功能及作为语言基础的认知过程的降低和功能障碍,包括语言识别、理解、记忆和思维障碍,具体表现为听不懂别人说的话、说不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读不出和(或)不理解文字的含义、不知道怎么书写文字四个方面。


01

“失语症”的临床表现形式


“失语症”患者在日常活动的交流中会受到影响,主要表现在听说读写中的一个或多个方面能力受限。失语症根据临床表现主要分为8个类型,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3种类型:


命名性失语(健忘性失语)

主要表现为看到人或物不能想起他们的名字;如看到苹果说不出话来,或仅能说出可以吃、圆的等描述性词汇。

Wernicke失语(感觉性失语)

主要表现为听理解障碍,复述差;如答非所问,听不懂别人说的话,但是自己能够流利地说很多话。

Broca失语(运动性失语)

主要表现为表达障碍,自发语不流畅;如表达一句话的时候不停地重复没有意义的音节(dada……),但是能够听懂别人的话。


02

“失语症”的干预手段


针对不同的临床表现,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失语症”患者进行干预,采用不同的方案,帮助他们逐步实现语言功能的康复。


对于听力有理解障碍的患者,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训练:

● 听词指图训练:如治疗师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杯子)让患者指出相应的图片,图片数量由少到多逐渐增加以增加难度


● 简单口头指令的执行训练:如治疗师说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动作(如:喝水)让患者去执行,逐渐增加句子的长度以增加指令的难度。



图|口头指令执行


对口语表达有障碍的患者,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训练:

● 复述训练:如治疗师说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汇(如:吃饭)患者跟着重复;



口语表达障碍—复述(吃饭)


● 问答填词训练:多次重复后治疗师进行相应词汇的提问,让患者回答,如治疗师:“饿了我们要?”患者:“吃饭。”;


● 图片训练:治疗师给出常见物品的图片,让患者进行命名或描述,如治疗师拿出一张“喝水”的图片,患者说出“喝水”两个字。


面对阅读困难的患者,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训练:

● 跟读练习:患者跟着治疗师一起朗读,朗读内容由易到难,从熟悉到陌生,朗读时注意节奏的断句,如朗读寓言故事《龟兔赛跑》;


● 词图匹配:如治疗师给出《龟兔赛跑》的文字故事,同时给出两张不同的图片(龟兔赛跑、猴子捞月),患者阅读后选出正确的图片。


还有针对书写障碍的患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训练方式:

● 描红:选择的文字笔画由少到多、由常见到不常见,如:汉字数字等;


● 抄写:抄写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汇和句子;


●自发书写:图片描写,由易到难。


在实际的康复训练过程中,临床团队将根据患者自身存在的问题,结合患者的兴趣爱好,使用不同的训练方式,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表达。



03

和“失语症患者”沟通时的注意事项




与患者对话时候,语速尽可能放慢;



耐心等待患者反应,鼓励患者尽可能地多说话;



对于可以理解他人言语,表达存在不足的患者,我们应鼓励其通过语言表达,减少手势或文字的代偿。


对于失语症,霁达康复的“优秀毕业生”老徐,在刚入院时恰巧就被它所困扰。然而,当老徐通过训练顺利康复后,他甚至能够唱起歌了。不信,你听!

老徐作为由霁达康复支持的SIMC康复医学科的第一位患者,突患脑栓塞的他在入院之初无法行走,无法沟通。日常生活能力指数15分(正常人为100分),生活起居完全依赖他人。


徐太太说:“看了太多医生,都说他今后不能再像正常人一样走路了!”


面对悲观的家人和患者,临床团队经过耐心的评估与问询,为他制定了一系列康复方案。除了肢体功能、认知功能等方面的训练之外,来自德国的神经康复专家舒乐博教授还为他进行了语言方面的评估:


听理解、阅读理解受损;

命名能力差、自发语言少;

认知方面定向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受损。


为了改善他的语言功能,我们先是从基础的开口训练开始,然后步步为营,到最后能够让老徐完成自我表达为止。

01

听理解训练

老徐初到康复中心的时候,因中风的打击而自我封闭,他不愿与人交流,甚至连简单的手势表达都不愿尝试。

于是,我们从简单的听理解训练开始,采用“我说你指”的方式,帮助他逐步愿意接收信息,并作出自己的认知判断。随着辨别的图片越来越多,老徐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强,状态也越来越好,跟上了康复进度的他,虽然嘴上不说,但对于训练已经不再排斥。


02

命名训练

慢慢热络之后,老徐也渐渐敞开了心扉,能够给予我们一定的反馈与表达。

于是,我们时常会用身边常见的物品,鼓励他开口说出物品的名称,逐渐训练他的“命名能力”,帮助他重新从自我的世界回归日常生活当中。当老徐通过“发声”重新了解世界的同时,他也发现了不少生活中的“小确幸”,他的康复态度也逐渐变得积极起来。


03

自发性语言引导等

当老徐开口的次数越来越多,我们便鼓励他说出更多的词语与简单的语句,刺激他自发言语,形成系统性的语言习惯。

从简单的词语到根据图片进行描述,老徐的进步飞快,在不知不觉中,他便产生了诉说的欲望,与原本沉默的他截然不同,病房里也逐渐能听到更多交流的声音,老徐不急不缓的语气里透露着自信与热爱。

在康复治疗两周后,老徐会与周围人主动诉说意愿,经常给其他治疗师、护士们讲讲冷笑话。欣慰的徐太太说,他以前就不善言谈,但中风后的治疗好像启动了他原本不擅长的沟通技能,他喜欢上了微信,喜欢上了和朋友家人聊天。


通过从简单的听力理解,到稍难的物体命名,再到复杂的自发表达。老徐循序渐进,最终战胜“失语症”,并“一路高歌”,其他的中风后遗症也顺利康复,完满的从霁达“毕业”。如今的老徐已经能正常与他人交流,真正做到回归生活、回归所爱。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廖华
廖华 主治医师
医生集团-上海 线上诊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