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复患者“生命线”-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治疗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狭窄
我国是人口大国,目前尿毒症患者达200多万人,而且还在逐年增加,而这些患者中绝大多数都需要通过血液透析治疗来维持生命。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它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对流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这整个过程称为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是患者血液透析的重要通道,它是通过外科手术将邻近的动脉、静脉血管吻合起来建立的血流通道,经过这个通道动脉血流至静脉内,静脉由于血流量增加,压力增高,静脉血管扩张,管壁增厚,形成动脉化的血管,以便于长期反复穿刺。动静脉内瘘作为透析患者的长期血管通路,是患者的“生命线”。
动静脉内瘘的主要并发症有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假性动脉瘤及血管瘤样扩张,其中血管狭窄是最常见并发症。部分患者内瘘使用仅不到半年时间就出现狭窄或血栓性闭塞而失去功能,无法透析。人体可供透析使用的血管资源有限,每损失一个,对患者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有狭窄段切术、内膜剥离、内瘘再造和人造血管等。但这些方法创伤大,限制多,技术要求高,并不适合基层医院常规开展。
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治疗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狭窄作为一项新技术,近年来逐渐得到推广应用。它是在超声的引导下经皮穿刺血管,送入球囊扩张导管,对血管的狭窄部分进行扩张,从而使狭窄部位矫正至正常血管腔内径,使得原有珍贵内瘘血管资源得以继续保留,具有精准、微创、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等优点。
球囊扩张导管
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治疗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狭窄
适应证:
1、 原则上动静脉内瘘血管狭窄的均为适应症;
2、 近期的动静脉内瘘血栓性闭塞。
禁忌证:
1、严重出血倾向;
2、预计导丝和导管不能通过重度血管狭窄;
3、扭曲严重的血管血栓性闭塞。
操作步骤:
(1)彩超检查测量动静脉内瘘狭窄处的内径、长度及血流速,存图。
(2)根据动静脉内瘘狭窄处的内径、长度选择合适粗细及长度的球囊导管(球囊的直径比狭窄两侧正常血管内径稍粗为宜,可以常规选用直径6mm、长度2cm的球囊)。
(3)戴无菌外科手套,穿手术衣,患侧肢体消毒、铺巾,超声探头套无菌套。
(4)生理盐水冲洗手套。
(5)用10ml注射器抽取肝素生理盐水冲洗球囊导管、导管鞘的管腔。肝素生理盐水浸润球囊。
(6)用10ml注射器抽取少量生理盐水,接球囊充压管腔,注射器头朝下,持续负压抽气10秒,慢慢释放压力使生理盐水充满球囊导管的轴部。
(7)超声引导下,选择距狭窄处约10cm以上处的内瘘血管作为穿刺点,近心端向远心端或远心端向近心端穿刺,见回血后,置入导丝,尖头刀片沿导丝边缘破皮,沿导丝置入导管鞘。
(8)将导引导丝从球囊导管远端插入。
(9)超声引导下,沿导管鞘置入球囊导管,送导引导丝至尖端越过狭窄部后,再沿导丝推送球囊至狭窄部。
(10)球囊扩张压力泵内充入适量生理盐水,接球囊导管充压管腔,缓慢加压至工作压力后保持30s(一般压力不超过18atm),回抽球囊扩充压力泵使球囊回缩。重复扩张2-3次。
(11)超声观察狭窄部扩张情况及血流情况,扩张效果满意,撤除球囊导管及管鞘。超声测量血管球囊扩张后的内径、血流速,存图。
(12)穿刺点加压10-30分钟止血,敷料包扎,压力要适中,不要压闭血管。
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注意预防穿刺点出血、血栓形成、感染等情况,可长期口服阿司匹林 100mg/每天 抗凝。
术后第二天即可继续血液透析治疗,流量达到250ml/min,说明球囊扩张治疗效果满意。
案例分享1
案例分享2
我科是国内较早开展该项技术的科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对该项技术在国内的推广普及也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欢迎大家一起交流。
本文是孟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