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向嵩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医生,我肿瘤标记物高,是不是得癌症了?----肿瘤的预防和早期发现(上)

发表者:吴向嵩 人已读

"恶性肿瘤是目前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比起肿瘤进展后的治疗,积极的预防和早期筛查更为关键。


作为一名肝胆胰外科医生,常年和各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打交道,经常被朋友、病人和家属问这个问题。



确实,大家现在都是谈癌色变,尤其是到了这个不用老妈提醒就会自觉穿秋裤的年纪,肿瘤更是一个极其敏感的词汇。



常见的如肝癌、胆囊癌、胆管癌、胰腺癌、胃癌等等各种恶性肿瘤都存在缺乏特异性症状,从而仅少数患者能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多数患者发现时就已经是进展期或晚期,丧失了最好的治疗时机。



所以今天吴博士就和大家聊聊肿瘤的预防和早期发现。



国际抗癌联盟将恶性肿瘤的预防分为三级。通俗的说:


一级预防就是我们通俗意义的预防恶性肿瘤发生;


二级预防就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三级预防本质上是改善生存质量或姑息治疗延长生命。


在这其中,预防和早期发现显然是最最关键的。



首先,澄清一个观点,癌症是否能预防?



预防一词是指事先阻止,意思是说事先采取一定措施之后癌症就不会发生。



事实上,癌症并不能完全预防,能预防的肿瘤仅占大约三分之一,我们只能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癌症发生的可能性。


原因如下,癌症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复杂过程,它不能由单个因素就能完全决定。目前已知的可能致病因素包括:基因、免疫、内分泌等内在因素和包括化学、物理、细菌、病毒在内的外在因素。



举例说明一下,BRCA基因突变是遗传性乳腺癌(注意是遗传性乳腺,其占乳腺癌病人的10%左右)的主要病因,但是即使BRCA突变,其中仍有40%左右不会发生乳腺癌,也就是说,即使有这个基因突变,也不一定会发生癌症。再或者,最常见的例子,吸烟容易引起肺癌,但肺癌患者中不吸烟的大有人在,而烟民中不得肺癌的也比比皆是。



所以在众多可能的致病因素面前,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相应措施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


01


作息规律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充足的睡眠或休息是机体自我恢复的重要机制。


研究表明,经常熬夜的人,熬夜前后一系列肿瘤相关的基因会出现表达异常,充足的休息可以有助于修复这些异常基因。(这个对我们外科医生来说,显然是一种奢侈)



02


三餐规律、健康饮食


尽量避免隔夜或腌制食物



规律的三餐以及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保持消化系统一系列内外分泌功能正常且规律的运转,降低一系列如胆囊结石、胃溃疡、慢性胃炎等可能的致癌因素。



而过夜或腌制的食物中,其亚硝酸盐或黄曲霉素等致癌因素水平比新鲜食物显著上升,长期食用会导致像胃癌、食管癌、肝癌等癌症的发生。



以胃癌为例,胃癌是一个欧美国家罕见但在中日韩三国却高发的疾病,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日韩三国饮食结构中腌制食物占据比例显著高于欧美。所以,在这个冰箱高度普及的时代,还是尽量吃新鲜食物,拒绝隔夜或腌制食物。



03


适当体育锻炼


保持正常体重



体重超重或肥胖有望在将来取代吸烟成为人类恶性肿瘤的第一大致病因素。



目前已知的是肥胖会增加一系列包括结直肠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在内的各种实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体重过轻或营养不良会削弱机体的免疫系统,一样会增加癌症的发生机会。



适当的体育锻炼既有助于体重的保持,还可一定程度的刺激或提升免疫功能,有助于防病和抗癌。



04


避免工作环境中的致癌物质


减少生活环境中的空气污染



从事一些长期接触有毒有机材料的高危工种,在工作应做好工作防护。



而生活中,尤其是新房或新车中的排放的甲醛、苯类等有毒气体会增加包括白血病等疾病的发生,所以选择健康的家装材料和装修后的通风相当重要。




05


正规接种疫苗



虽然目前有防癌作用的疫苗并不多,但包括像乙肝疫苗、HPV疫苗等已被证实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像肝癌及宫颈癌的发生。



针对一部分已经明确的疫苗,建议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规接种。




06


戒烟,饮酒要适量



吸烟是肺癌的高危因素,而大量酗酒会增加肝癌的发生。


07


重视部分癌症的


癌前病变和高危因素



比如,对于有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但又暂无手术指征的患者,需定期密切复查,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出现危险信号,及时手术切除,以防其癌变。



对于有结肠息肉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行息肉摘除并且定期复查,以防止息肉恶变。




课代表来划重点啦!



作息规律、保证充足休息


三餐规律、健康饮食、避免隔夜或腌制食物


适当体育锻炼、保持正常体重


做好工作防护,减少生活环境中的空气污染


正规接种疫苗


戒烟,饮酒适量


重视癌前病变和高危因素


本文是吴向嵩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