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常规治疗联合槐杞黄颗粒疗效观察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较常见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临床上以下呼吸道梗阻所致的喘憋为特征,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引起,其急性期有喘息表现,治疗较为棘手,喘憋严重者有时用皮质激素或氨茶碱,效果仍不理想。我科自2019年以来,应用槐杞黄颗粒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较满意。
1.1对象 100例均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临床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均在4月-2岁之间。入院时均有发热,咳嗽,喘憋,气促,肺部满布喘鸣音,X线有肺气肿及肺纹理增强征象。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抗病毒,吸氧,吸痰,呼吸道局部雾化吸入,平喘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槐杞黄颗粒,5-10g一次,一天二次。
1.3 疗效判定 治愈:治疗7天以内咳嗽消失,喘憋缓解,肺部喘鸣音及湿罗音消失;好转:治疗7-10天,咳嗽减轻,喘憋缓解,肺部喘鸣音及湿罗音减少;无效:治疗10天以后,仍有咳嗽,喘憋,肺部罗音无明显减少。两组疗效比较X2=5.36,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2. 讨论: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引起,常发生于2岁以内,多数在6个月内为首次发作,婴幼儿多见。其特征多为呼吸道感染症状和阻塞性肺气肿的体征,是一种以严重喘憋为主要表现的特殊类型的肺炎,除病毒对气道直接损伤外,研究较多的是免疫学机制。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为例,几个事实表明在RSV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中存在免疫损害:(1)恢复期的毛细支气管炎婴儿的分泌物中发现RSVIgE抗体;(2)近年来对感染RSV的婴儿与动物模型的研究表明,在RSV感染时有大量的可溶性因子的释放(包括白介素,白三烯,趋化因子)导致炎症与组织破坏;(3)经胃肠道外获得高抗原性,非活化的RSV疫苗的儿童,在接触野毒株RSV时对照组更容易发生严重的毛细支气管炎。目前认为具有特应质者发生RSV或其他病毒感染时,更易于引起毛细支气管炎。
槐杞黄颗粒是由槐耳清膏,枸杞及黄精三味中药组成。其中槐耳清膏有三大功效:治风—抗炎,抗过敏;破血—改善微循环,祛除陈旧组织;益力—增强免疫力,促进组织修复。当免疫力过强(过敏)时,治风降低超强免疫。当免疫力过低时,益力就起着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槐耳作为单味药就具有很好的免疫双向调节功效。枸杞具有滋肾润肺,补肝明目的功效。黄精善补脾润肺,同时能够益气养阴,上述三药相合,共奏益气滋阴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槐杞黄颗粒作用于机体后能激活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或天然杀伤细胞,能够加速T淋巴细胞分裂,增殖,分化,增强体液免疫,刺激分泌多种细胞激活因子,从而激活有关的免疫细胞,以发挥调节免疫作用,从而缓解毛细支气管炎的免疫损伤,同时槐杞黄颗粒的抗炎,抗过敏,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也加快了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症状与体征的缓解。
参考文献:
[1]吴亚美.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2]王卫平,孙锟,常立文.,等. 儿科学,244
[3]程小丽,陈葳,杨玉琮,等.过敏性紫癜患儿T细胞亚群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分析[J],2012,27(4):50-52
本文是沈惠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