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眠的中医防治
失眠病因与多种因素相关,《景岳全书·不寐》有云:“盖寐本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这段话的意思是“失眠与心神之阴有关,心神之阴受损或为邪气的侵袭,或为正气的亏虚所致”,即将病因分为邪实和体虚两大类。首先说下邪实,主要包括情志失常及饮食不节,①不良情志如:愤怒(伤肝)、激动(伤心)、焦虑(伤脾)、抑郁(伤肺)、紧张(伤肾)都会引起五脏阴阳失衡,通过脏腑经络之间的联系影响心神,人们常说“气的睡不着”或“兴奋的睡不着”均属此类。②饮食不节: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偏嗜高油盐、辛辣重口的食物,过度饮用酒类,此类不节制的饮食极易使脾胃和降失常,酿生痰热,痰热上扰心神,烦躁难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胃不和则卧不安”。不同于邪实的侵扰,体虚失眠则多以正气的耗伤为诱因,①劳逸失调:中医认为“脾主肌肉”、“忧思伤脾”,因此过度的体力或脑力活动均会造成脾胃的损伤,引起脾胃“腐熟水谷,生化气血”功能失常,气血精微无法濡养心神,心失所养则惊悸怔忡而不寐。②久病体虚:慢性疾病长期损正气耗精血,气属阳而血属阴,气血阴阳亏虚导致心神不宁,多梦易醒。
针灸治疗 因失眠病位在心,且与肾(先天之精)、脾(后天之精)密切相关,我们的治疗以滋气血,调脏腑为主,主穴为:神门穴(心),三阴交穴(脾),太溪穴(肾),安眠穴(用小手指头顶住耳垂,五指并拢,中指压的位置就是安眠穴)。
耳压疗法 耳压疗法是指使用丸状物贴压耳穴防治疾病的一种全息疗法, 临床上我们经常用此疗法来调节脏腑功能,促进循环,改善内分泌,而且简便易行,可配合其他疗法治疗多种疾患。
按摩疗法 按摩具有调和阴阳,理气活血,扶正祛邪之效,是一种深受大众欢迎的无痛无创伤疗法。①开天门 以双手拇指指纹面分别点压眉心处(印堂穴)及前发际线正中(神庭穴),两指交替自下而上的推动,操作24次;②推坎宫 以双手拇指指腹自眉头(攒竹穴)沿眉弓抹动至眉梢(丝竹空穴),操作24次;③运太阳 以双手拇指或食、中二指缓揉双侧太阳穴,向眼侧方向按揉为补,向耳侧方向按揉为泻,运36次;④揉捻耳垂 以两手拇指及食指捏住两侧耳垂(耳垂在耳穴中全息为人的头面),轻轻捻揉使之产生酸胀感,揉捻3~5分钟;⑤搓涌泉 俗称搓脚心,涌泉穴位于足底人字形条纹交界处的凹陷中,用温水或药水(丹参、红花、菊花、夜交藤煮制)浴足后,以手掌根或磨脚石推搓涌泉穴,左右交替进行,每侧50次,左右各2~3遍。
中药疗法 这里让我们了解一下治疗失眠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包括重镇安神药(朱砂、龙骨、琥珀)和养心安神药(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夜交藤)两类。重镇安神药具有平肝潜阳、平静定志的作用,用于狂躁难眠或噩梦连连,惊吓易醒;养心安神药有养阴补血,交通心肾之效,虚烦不寐,健忘多梦,惊悸盗汗者多用。目前市面上有多种治疗失眠的中成药,那么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药物呢,我们简单的按主治功效对其进行罗列,希望大家能合理对症用药。
药膳食疗 以食为药,以食为疗是中华饮食文化的精粹,下面我们就介绍几种可以较好防治失眠的药膳。①百合莲子桂圆粥 鲜百合、莲子肉、桂圆肉各30g,粳米100g,百合、桂圆肉、莲子肉都有健脾宁心的作用,适合劳伤心脾,气血不足失眠者,煮熟后还可加入少量枣树蜜养血安神;②酸枣珍珠汤 酸枣仁粉20g,水煎一刻钟,加入珍珠粉3g摇匀饮用,酸枣仁及珍珠粉均具有镇静安神的效果,用于烦躁不安,多梦易醒者,每晚睡前2小时服用;③更眠茶 本品由《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加减变化而来,用于妇女更年期失眠,取小麦15g,大枣10枚,炙甘草9g,合欢花6g,玫瑰花6g同煮,水沸后改文火煮5分钟,可加入少量冰糖或蜂蜜饮用,以此代茶具有调养心神,和中缓急之效。
由于失眠的产生发展和情绪、周围环境变化联系紧密,具有反复发作,逐步恶化的特性,所以在日常预防治疗时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减少失眠的心理暗示,可适度参加体育锻炼,欣赏轻柔和缓的音乐来调节情绪、转移注意力,同时合理安排作息饮食,配合医生治疗,逐步减少药物依赖,阴阳调达则疾病可愈。
本文是霍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