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瘰疬”常规治疗方法是什么?中医外科治疗瘰疬有何特色? 一般疗程是多久?效果怎么样?
西医治疗:1.基础治疗(2-3种抗结核药物内服);2.局部换药治疗;3.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窦道、溃疡后缝合切口)。本病治疗的难点在于内服抗结核药物对于局部结核性病灶的疗效不明显,窦道按常规的局部处理不易愈合。
中医外科根据瘰疬病程中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分为三期:硬结期、脓肿期、破溃期。采取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特色疗法。通常辨为四个证型,早期常见肝郁痰凝证,治宜疏肝理气,化痰散结;中期多为热郁肉腐证和阴虚火旺证,治宜滋阴降火,托毒透脓;后期可见气血两虚证,治宜益气养血,补虚扶正。同样,外治法也需辨别局部皮肤色泽,脓液气味、稀稠度,腐肉量等分期施治。中药直接作用于疮面,具有祛腐拔毒、提脓敛疮、生肌收口的优势,非药物疗法具有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扶助正气的功效。常用外治法有贴敷、超声药物导入、熏蒸、切开引流、祛腐提脓、灌注、生肌收口等疗法。
(1)辨证内治
治疗原则:辨证论治是治疗该病的根本法则,并配合全程规范的西药抗痨。
1)肝郁痰凝证
主证:多见于瘰疬早期,起病缓慢,可见单枚或多枚肿块,串珠状排列,按之坚实,推之可移,皮肤颜色不变,温度不高,未感到明显疼痛。
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方药:瘰疬宁胶囊、内消瘰疬片(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制剂)
2)热郁肉腐证
主证:肿核渐增大,融合成团,活动受限,皮温稍热,皮色微红,按之疼痛,轻微波动感。
治法:滋阴降火,托毒透脓
方药:瘰疬宁胶囊(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制剂)或消瘰丸合透脓散加减。
3) 阴虚火旺证
主证:局部肿块肿硬或脓肿破溃,流出稀薄脓液,夹有败絮状物,日久不愈合,周围皮肤黯红,疼痛不显。兼证:午后潮热,盗汗,两颧潮红,心烦失眠。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消瘰冲剂(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制剂)或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加减。
4) 气血两虚证
主证:脓水稀薄淋漓,疮周皮色黯红,局部形成窦道,或呈潜行性空腔,久不愈合,或愈后复发。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消疬膏(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制剂)或香贝养荣汤加减。
(2)分期外治
1)初期
瘰疬病初期颈部核块如豆,一个或数个不等,孤立或成串状,质地中硬,触痛不著,皮色不变,按之坚实,推之活动,不热不痛,基本无全身症状者,可选用化痰解凝糊(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制剂)等局部外敷。或者配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或者应用化痰解凝方做局部熏蒸治疗。肿块局限后可行淋巴结核切除术。
2)中期
(1)瘰疬病中期颈部核块渐大,渐感疼痛,皮核粘连,皮色渐转黯红,扪之微热,相邻的肿块互相融合,推之不动者,可选用滋阴降火糊((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制剂)局部外敷于肿块周围,范围超过肿块大小。如脓成未熟可用千捶膏外敷局部,并配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
(2)中期核块融合成团,皮色转黯红,脓肿成而未溃者,选用滋阴降火方局部熏蒸治疗,视局部病情轻重决定熏蒸时间及次数。
(3)对于中期脓肿形成,按之应指,局部红软范围较大者,应及时行低位脓肿切开引流术,如脓腔有分隔,尽量打开所有分隔,清除败絮状坏死组织,保持脓液引流通畅,术后用泽及流浸膏纳米材料等引流,去除脓液及坏死组织。
3)后期
(1)瘰疬病后期脓肿切开或自行溃破后脓液稀薄,夹有败絮样物质,疮口呈潜行性空腔,创面肉色灰白,疮周皮肤紫黯,疮口久不收敛,形成窦道,且溃口周围出现肿胀者,可行病灶清创术。
(2)对于溃口腐肉未去者,选用泽及流浸膏纳米材料或九一丹掺于医用凡士林油纱条等引流,可使与药物接触的病变坏死组织,逐渐与健康组织分离而脱落。
(3)瘰疬病破溃期腐肉已脱、脓水将尽者,如肉芽红活,脓腐已尽,新肌难生时,改用生肌散或生肌玉红膏外敷患处。
治疗疗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强化治疗,第二阶段为巩固治疗。强化治疗一般住院1个月左右,控制全身症状,去除局部病灶。巩固治疗为出院后在门诊继续治疗,每月复诊巩固疗效,避免反复。在我院治疗的患者痊愈率可达98%以上。患者来自全国各地,也有部分国外患者。

本文是钮晓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