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步升 三甲
张步升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胸科医院 心外科

细菌竟会“吃掉”心脏

2274人已读

细菌竟会“吃掉”心脏瓣膜,警惕感染性心内膜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心外科张步升

1.jpg

63岁的张先生,因为平时口腔卫生状况不佳,患有牙周病,最近他发现一颗蛀牙,牙齿已经烂掉了一半。他贪图方便,去了家小诊所拔牙齿,拔牙后牙齿是不痛了,但没想到莫名其妙出现了感冒症状,浑身乏力伴有发热。后来病情越来越重,引起了感染性心内膜炎,细菌甚至“吃掉”了一部分心脏瓣膜。还好老张及时来医院院就诊,做了瓣膜置换的手术才转危为安。


什么是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多是由口腔、肠道、泌尿道的细菌或者真菌经过血液入侵心脏,引起心脏内膜或者瓣膜的感染,并造成瓣膜的受损。感染性心内膜炎根据病情病程分为急性、亚急性两种。最常见引起感染的细菌类型是葡萄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死亡率居高不下,院内或 3 个月内死亡率为 18%~25%。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症状是什么?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表现多种多样,最常见表现是全身感染的症状如发热、寒战、食欲减退等,其次是新出现的心脏杂音。其他表现包括血管和免疫学异常,以及脑、肺或脾栓塞等。


感染性心内膜炎如何诊断?


目前,改良Duke 诊断标准仍然是临床最实用的诊断标准。包括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血培养和心脏超声检查等综合做出判断。


哪些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的高危人群?


  • 本身患有各种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

  • 因免疫性疾病而长期服用激素治疗的患者

  • 过去曾罹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

  • 曾接受瓣膜置换手术或者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经手术修补仍有残余缺损、分流的患者

  • 口腔卫生不佳的患者

  • 静脉药瘾(吸毒)者等


当这些高危患者在进行有创操作如拔牙、气管镜、胃镜等之前需要咨询医生是否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如何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非常凶险,因此预防其发生就显得非常重要。症菌血症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的必要条件。因此,平时要注意口腔、牙齿和皮肤卫生, 防止继发性感染, 避免不必要的有创检查,如果要进行则严格遵循无菌操。


如何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抗感染治疗选用两种抗生素联合静脉给药、药物剂量要足够,同时需要较长的疗程(一般为4~6周)。


zYYBAF9p9mqAGripAABq6ZpMyG4728_meitu_1.jpg


大约一半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由于存在严重并发症需手术治疗。外科手术的目标是清除感染组织或植入物;清除瓣膜周围的感染;重建心脏的结构和瓣膜功能。外科手术指征是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感染无法控制以及预防栓塞事件。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具体选择何种类型的瓣膜以及采用何种手术方式,需要详细咨询你的医生。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张步升
张步升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胸科医院 心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