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面部轮廓整形手术前,医生是分析哪些因素来做面部设计的?
颏部是下面部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做下面部轮廓整形术前的设计时,医生都会特别注意。
有一些人因为颏部宽且平坦,所以仅是切除下颌角或者下颌缘是不能让面部看起来很修长的,除了下颌骨的切除之外还要缩小颏部的宽度或者改变它的形状或者位置来达到想要的效果,因此,并不是每一台下面部轮廓整形手术只用切除两边下颌角就能拥有柔美的脸型。
那么,医生在做术前设计时会考虑到哪些因素?
1、骨骼不对称和面部比例分析。
应用可靠的垂直基线[该垂直线始于筛骨鸡冠(Cg)、经过前鼻棘(ANS)连接至颏部]和数条水平参考线(①Z平面;②ZA平面;③J平面;④连接左、右角前切迹的线;⑤经额下点平行于Z平面的线),可以评估各横线间的平行度和面部结构对称度。面部由水平线分为三部分,分别是颏下点线(Me)、鼻基底线、眉间线和发际线(Tr)。面下1/3又可以进一步由口角线分为上1/3和下2/3部。水平方向上,面长(TR-Me)与颧骨间宽(ZA-ZA)的比例是1.3:1(女)或1.35:1(男)。两侧下颌角间宽度建议减少至颧骨间宽度的70%为好。
2、下颌缘截骨量的确定。
下颌缘截骨量要根据全景X线片,考虑下齿槽神经走行来确定。如果有不对称,就必须行两侧有差异截骨术。
3、面部垂直比例分析和颏位置的确定。
侧面照片绘制出面部三等份的美学比例。由此观察侧面骨骼,参考面部比例和Ricketts线,来确定颏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颏在垂直方向上的减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颏的前凸度。
4、横向平面分析(颏顶位观)。
由此位置观察,可以对下颌角的外翻程度和下颌骨凸度有一个全面的评估,从而可以确定下颌骨外板矢状切除的确切部位和量。从这个角度还可以很容易地辨认须中线,有助于不对称诊断。此病例计划对左侧下颌骨体部做较多的矢状切除。
5、软组织因素。
a.患者皮肤薄而平滑,皮下脂肪少,骨骼手术后的变化明显,软组织下垂的可能性小;
b.患者软组织肥厚,皮肤较厚,软组织下垂的风险很大,应告知患者有加重“下颌赘肉”的可能(下颌轮廓线不规则),并可能需要适当的辅助措施,包括抽脂或面部提升手术。
因为个人喜欢风格不同或者文化背景的差异性,所以每个人心里的理想脸型都不一样,骨骼形态也不一样,所以手术的术前设计至关重要,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骨骼特征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变美的要求,而不是简单地缩小下颌骨宽度和体积。
本文是叶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