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叶海云 人已读
尿路结石病多发复发,发作时症状恐怖,如有并发症,严重时可致肾功衰竭,甚至因尿源性感染而休克死亡,所以预防结石,尤显必要,但尿路结石成分多样,各种成分结石形成对酸碱性要求不一,草酸钙结石、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在尿酸性条件下易形成,预防需碱化尿液,感染性结石如磷酸镁铵和羟磷灰石结石在尿碱性条件下易形成,预防需酸化尿液。
为科学有效做到结石预防,首先需了解3种酸碱度的特点和关系,即食物的酸碱性,血液的酸碱性和尿液的酸碱性。食物的酸碱性将影响血液和尿液酸碱性,也是我们在预防结石中可以施以影响的环节。血液的酸碱性并不直接影响结石的形成,由于血液中有缓冲系统的存在,相对比较恒定,一般维持在pH7.35-7.45间。而尿液中的酸碱性相对变化范围较大,直接影响各种结石的形成,是最终判定是否达到预防目的的指标。正常人在普通饮食条件下尿液呈弱酸性,pH约6.5,波动范围为4.5~8.0。
什么是酸性食品,什么是碱性食品呢?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个误区是认为酸性食品,本身应呈酸性,口感酸,碱性食品呈碱性,口感苦涩。碱性食品或酸性食物并不是指口感较涩的食材,只是指进到身体被身体消化吸收后,最后新陈代谢物质为碱性物质或酸性物质的食材。许多味酸的食物,如青柠檬、柑桔、青枣、食用醋等,进到身体后,新陈代谢物质大部分为碱性物质,因而归属于碱性食品。而如动物的肝脏、肉类食品、人体脂肪、蛋白、五谷类食物硫含量、磷、氯等阳离子较多,在人体内新陈代谢后非常容易造成乳酸菌、硫酸铵等酸性物质,因而归属于酸性食物。食材的酸碱度,主要是由食材中常含矿物的类型和成分来决定。
机体代谢产物中碱性物质较少,主要来自食物,如大部分疏菜水果,咖啡,茶,豆类及豆制品,葡萄酒,米酒,牛奶,部分坚果(杏仁,栗,鲜椰子等)。
酸性食物多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进入机体后的代谢产物是酸性物质。如猪肉、牛肉、鸡肉、鱼类、虾、鸡蛋黄、大米、大麦、小麦、糙米、紫菜等。这些食物在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酸性物质。具体而言,主要有肉类、鱼类、蛋类;所有淀粉类和谷类,尤其是经过精制加工后的淀粉类;所有甜食,尤其是白糖、精糖、精盐所制成的果酱、果冻、糖浆、糖果、冰淇淋、饮料、巧克力、罐头水果等;调味料,泡菜;葱、蒜类;部分豆类及坚果类,尤其是花生、豌豆、扁豆;所有油类及奶油,油腻及油炸、油煎食物。
预防结石在饮食选择上,既需针对结石不同成分,尿液酸碱性要求制定食物的构成,也需兼顾人体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求,保持整体健康的均衡饮食,定期监测尿液酸碱度,避免出现过酸或过碱等情况,反而危害自身健康。
本文是叶海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