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彦成
主任医师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消化内科
小戴医生聊脾胃-胃以喜为补
1343人已读
大家好! 小呆医僧聊脾胃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给大家聊聊胃病患者人如何进补—谈谈胃以喜为补?
我们时常遇到:“医僧,医僧,女儿帮我买了铁皮枫斗,可以吃吗?”
或是遇到:“医僧,医僧,家里有西洋参,很贵的,可以吃吗?”
又或是遇到:“医僧,医僧,上次旅游时买了一些虫草,可以吃吗?”
其实中医养生文化主张“药不在贵,对症则灵;食不在补,适口为珍”。清代名医叶天士将其上升为“胃喜为补”理论。
“胃喜为补”是指个人应顺应脾胃的喜好,适合自己的口味,以此为原则选择食物则对身体有补益作用。
通俗来讲进补原则:因人而异。有些人吃了生冷食物后会胃痛,这样的话,生冷食物就要少吃或者不吃;有些人吃了辛辣食物后会胃痛,这样的话,辛辣食物就要少吃或者不吃。因此“胃喜”是指食物适合自己的胃口,吃下去舒服,要坚持的原则是脾胃可消化、可吸收,机体内部有条件接受补益。
“口喜”与“胃喜”不是同一概念,所谓“口喜”是口舌之欲,或是某些饮食偏好。特别是儿童,更应排除偏食的不良习惯,一味纵容“口喜”,饮食毫无节制,对身体有害。
胃以喜为补。人参黄芪是补药,萝卜青菜亦是补药,您明白了吗?
本文是戴彦成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