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身上的“黑色炸弹”
70多岁的王大爷(化名)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眼睛下面小米粒大小的“泪痣”是一颗危险的黑色素瘤“炸弹”。
从三年前开始,这颗“泪痣”就已经出现,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逐渐从“小米”变成了“大米”,而且表面出现了破溃,王大爷赶紧到医院进行了手术切除,病理结果显示为恶性黑色素瘤。
即使对医学不甚了解,但看到“恶性”、“瘤”等字眼,王大爷也觉得这病有些严重,但对于如何治疗却是十分茫然,没有人告诉他后续该怎么办。
几个月前,王大爷摸到自己右侧腮腺部位长出了一个肿块,到医院手术切除的结果让他愈发的担心:恶性黑色素瘤转移。
恐惧,不安......每天包围着他。但是无意从网上搜索到关于黑色素瘤科普知识时,让他有了拨云见日的感觉。郑州市三院肿瘤内科一病区主任张维真关于黑色素瘤治疗的科普与治疗经验,为许多患者拆除了身上的“黑色炸弹”。“专业的事就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我不懂黑色素瘤,就要找懂黑色素瘤的专家来治疗。”打定主意的王大爷就这样找到了张维真主任。
规范检查明病情
入院时,王大爷带来的资料可以用“匮乏”来形容,仅有的几张化验单上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句诊断。
治疗黑色素瘤必须做到知己知彼,张维真主任迅速为王大爷完善了检查,详细的病理检查明确了肿瘤分期,所幸没有发现内脏转移,说明病情可以控制。
接着就是基因检测,情况不容乐观,王大爷并没有适用靶向药物的基因突变,只能从化疗和免疫治疗中做出选择。
但王大爷的基础身体状况并不理想,他患有慢性肾功能不全4期,和尿毒症只有一线之隔,而肾功能不全是多种药物治疗的禁忌症,这让治疗一度陷入困境。
专家会诊定方案
治疗迫在眉睫,根据最新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黑色素瘤诊疗指南》,王大爷目前最好的选择就是免疫治疗,但谁也无法预测是否会出现肾功能的损伤,稍有不慎就会让早已不堪重负的肾脏彻底罢工,甚至危及王大爷的生命。
为尽量降低风险,张维真申请进行院内多学科会诊,同时多次和北京肿瘤医院郭军黑色素瘤团队多位专家进行深度讨论,确定了免疫治疗方案及发生并发症的应急预案。
治疗前,张维真和王大爷的家属详细说明了风险,真诚的交流得到了家属的认可,免疫治疗就此开展。
随着药物的输入,预想的并发症并未出现,王大爷病情稳定,几次检查表明,肿瘤在一点点的缩小,这让王大爷对后续治疗充满了信心。
治疗前
治疗后
张维真介绍,黑色素瘤的治疗重点有两步,第一步明确疾病分期和类型,包括病理检查、基因检测、分子分型等检查必不可少,这些检查结果能够为治疗指明方向;第二步是规范制定治疗方案,黑色素瘤有专门的诊疗指南,无数前辈的研究成果让治疗方案有据可依,让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
在此,我们也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希望有更多的人认识黑色素瘤,了解黑色素瘤防治知识,警惕身上的“黑色炸弹”,发现异样,及时进行规范治疗。
本文是张维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