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琴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正确认识补钙的获益和风险

发表者:魏琴 人已读

随着中国人口模式呈倒三角模式,人口呈现老龄化,许多中国国民缺钙及骨质疏松是毋庸置疑的。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体网络愈见发达,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逐渐加强,对于补钙的意识及需求亦逐步提高,但大众对于如何正确安全补钙了解不足,对补钙存在几大误区(比如“补了几个月钙为啥还补不起来”,“补钙多了会得肾结石、血管硬化”等)。现针对以上问题及钙与肾结石之间的联系进行阐述如下。

一、

钙的作用及机理

正常人体中含钙量为1200~2400 g,约占人体质量的1.5%~2.0%,是人体中最多的矿物质元素。99%的钙在骨骼和牙齿,另外1%分布于软组织、血浆和细胞外液。钙在维持人体循环、呼吸、神经、内分泌、消化、血液、肌肉、骨骼、泌尿、免疫等各系统正常生理功能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尤其是在心肌动作电位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

钙是人体所必需的物质,缺钙易致人体骨质疏松、浑身乏力和关节疼痛,严重缺钙者还易骨折和各种慢性病。

钙的作用机理十分复杂,有研究报道显示钙的作用机理如下[1]:

① 细胞内Ca2+对细胞功能起着重要作用:细胞内Ca2+远低于细胞外,两者相差2000倍,尽管胞内游离Ca2+浓度很低,却是重要的第二信使,通过Ca2+浓度快速波动调控细胞的功能。

② 钙信使:钙离子对细胞的调节作用和产生的效应依效应细胞种类而不同,常涉及钙泵和“慢通道”的持续钙内流,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激活依赖钙的蛋白激酶,引起不同细胞产生特异的生物学效应。

③ 钙通道亚型:高活动的激活钙通道包括5类,除作用机制比较明确的L型钙通道以外,还有N、P、Q、R型。对于不同通道亚型的作用研究,如Ca2+内流及Ca2+外流将有助于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

二、

缺钙的危害

不同年龄段人群缺钙的危害

婴幼儿期

好发3岁以下婴幼儿,这是婴幼儿发育迅速阶段,如未能及时添加辅食和日光照射不足,导致体内缺乏维生素D及钙磷代谢紊乱,而出现缺钙症状,如烦躁,夜间多汗,自汗,夜啼惊跳,厌食,毛发稀黄,甚至脱发齿迟,语迟,龋齿等。有的患儿常因缺钙导致肠痉挛,阵发性腹痛,过敏性湿疹。还有患儿在走路、坐立、说话、智力等生长发育方面迟缓,落后于健康儿童并易患感冒、肺炎、腹泻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疾病。这些都是早期佝偻病表现。如治疗不及时会逐步演变成方颅、鸡胸、脊椎弯曲或侧弯、骨盆变形、肋骨串珠、郝氏沟、“O”型或“X”型腿等晚期佝偻病。严重缺钙还可致哮喘、呼吸节律紊乱、手足搐搦、近视眼、骨痛关节痛。


青少年期

骨骼发育不良,进入成年骨钙丢失率高,较早发生骨骼退行性变,易骨折。青春期是人生第二次生长发育快速时期,骨骼发育需大量钙和磷,如维生素D缺乏,钙磷吸收障碍,可导致青春期佝偻病发生。其临床特点为倦怠,精力不足,耐力差,腿抽筋,下肢软弱无力,走路时膝部或踝部突然发软而欲跌跤或跪倒,严重时发生间歇跛行或暂不能行走。儿童时期佝偻病遗留的骨骼变形,还可以诱发心理障碍,自卑,孤独,甚至发生青春期精神病。


中老年期

症状更为严重,尤其是女性在绝经以后,由于性腺功能衰退,诸多缺钙症状会逐年加重,性格变暴躁易激动,失眠多梦,周身乏力,骨质疏松症状越来越明显,弓背,掉牙,腰腿痛,四肢麻木,头晕气喘,记忆力减退,老年性痴呆,白内障。重者可反复发生各部位的骨折、压缩性骨折。缺钙可继发骨质增生于颈椎、腰椎、膝关节、足跟等部位。缺钙还能激发软组织硬化而致结石症、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病。缺钙可使机体处于过敏状态,易患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皮炎。


妊娠期

可致先天性佝偻病发生。孕妇怀孕后,不但要满足自身对钙的需要,还要负责向腹中的宝宝提供充足的钙。到了怀孕后期,胎儿长得特别快,每天要向妈妈索取400 mg的钙,怀孕妇女对钙的需求达到1500 mg以上,这样才能保证母子健康。孕妇缺钙导致腰酸背痛、抽筋、牙齿松动而掉牙及产前高血压综合征。孕妇缺钙也影响母乳的质量。乳汁中的钙汁不足导致婴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易惊多汗、夜睡不宁等,重者可发生佝偻病,严重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母体内维生素D减少,会使胎儿体内维生素D缺乏,孩子出生后不久出现佝偻病症状,2~3个月内患儿囟门特别大,胸部左右两侧失去正常的弧形而造成平坦面。甚至发生佝偻病低钙抽搐。

三、

如何正确安全补钙

1. 营养补充量或预防量与疾病治疗量为两个概念

对于正常人,营养协会建议钙的摄入标准量为每天800~1000 mg。中国人钙的每日可耐受最高摄入量2000 mg。但由于长期缺钙,达不到人体发育需要的钙量和钙代谢量,造成体内钙代谢失衡,而引发各种疾病,治疗这些疾病用营养补充量效果不会明显,要在保证钙营养量的基础上加1200~3000 mg,具体加量还要根据患者的病种和病情而定。对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最高日用剂量可达6000 mg,正确用钙量对治疗的效果至关重要。

很多中国人需要补钙,对中国人营养的多次调查结果均显示,国民营养摄入中,钙是缺失最严重的营养素,而人均钙的摄入量仅为391 mg/d,还不到营养协会推荐的摄入量的50%[2]。孕产妇、儿童、老年人和绝经期后的妇女往往是缺钙的主要人群,因而这些人群需要通过补钙来满足身体对钙的需求。以上不同阶段的人群每日摄取补钙量建议如下:

不同阶段的摄钙量

年龄段

每日钙的适宜摄入量

儿童

儿童每日钙推荐摄入量:0~6月200 mg,7~12月250 mg,1~3岁600 mg,4~10岁800 mg,11岁以上1000 mg


正常成人

营养学会推荐成年人每日钙摄入量800~1000 mg


孕妇

每日钙摄入量为1000-1200 mg


老年人

我国营养学会推荐50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天摄入的钙量为1000~1200 mg


绝经后

妇女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绝经后妇女钙摄入量为1500 mg/d

注:中国人钙的每日可耐受最高摄入量2000 mg,以上仅供参考


2.如何选择钙剂

选择钙剂应考虑以下原则:① 元素钙含量高;② 钙源安全性和可靠性高;③ 有充足的临床研究证据;④ 服用方便;⑤ 性价比高。


我国包括国产与进口的钙剂品种很多,具体选择何种钙剂因人而异,安全性评价需要具体分析,分析如下。

不同类型钙剂的差异

剂型


含钙量


优点


缺点


碳酸钙


40%


含钙量高,副作用小,价格便宜,吸收率高


_


乳酸钙


13%


容易溶解


钙含量低


葡萄糖酸钙


9%


_


制成片剂后含量更低,要达到成人每日补充钙1000 mg,需服用太多药片


磷酸氨钙


23.30%


_


药片崩解和吸收较难,加之它含磷高,对肾功能障碍者有害,因此应用较少。枸缘酸钙


21.10%


水溶性好,生物利用也较磷酸钙好,其吸收不依赖胃酸,有泡腾片,更适合老年人服用。



活性钙


是生物钙(贝壳类)高温煅烧而形成的钙混合物


钙含量高


水溶液是强碱性,对胃肠刺激性大,不适合老年胃酸缺乏者


有机钙


氨基酸钙与蛋白合成钙



3. 合理应用钙产品

应用钙产品之前,要了解直接应用的钙,钙盐中含钙百分比,钙剂中的钙盐,赋形剂(崩解剂、淀粉、糖、调味剂等)和复合剂等组成与比例。尤其在加大钙用量时,对含钙剂量小、赋形剂和复合剂量大的钙剂,要慎重使用。有充足的临床研究证明,钙最好在饭后吃,睡前也可以吃1次,可减少夜间骨钙丢失[3]。注意在口服补钙剂时,不可同时服用维生素C,因为维生素C进入人体后可有少量是以草酸形式经肾脏排泄的,如果在高血钙情况下,可促使草酸钙沉积于肾脏,久而久之便可形成草酸钙结石。

四、

补钙要不要同时补维生素D

1.维生素D的作用

维生素D可以从食物中获取,通过人体内的7-脱氢胆固醇通过日照转化储存于体内。经检测99%以上的人都不缺维生素D。研究证明维生素D可促进钙质的吸收,并对体内血钙有双向调节作用,当血中钙离子浓度升高时,促使钙、磷进入骨骼,当血钙浓度下降时,协助甲状旁腺促进骨钙游离、释放入血以提高血钙水平。钙的吸收和利用与维生素D密切相关,大量循证医学的证据表明,适量补充钙和维生素D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础[4]。钙和维生素D的联合补充主要通过改善骨密度来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



2. 近年来补充维生素D存在的争议

不适当补充维生素D可引起毒性反应:尤其是儿童长期服用或短期大剂量使用都可能中毒。敏感的人即使服用较低剂量的维生素D也会发生中毒。中毒表现为食欲减退、乏力、心率不齐、恶心、呕吐、烦渴、便秘、多尿等。还可出现高钙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广泛的软组织钙化、骨硬化和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伤,甚至尿毒症、结石等;升高血脂,血压上升,严重者可致死亡。

补充维生素D可能增加肾结石的风险:最近的研究强调,部分患者在接受维生素D补充剂(主要是胆钙化醇)时可能有患肾结石的风险[5-6]。大多数评价维生素D给药效果的研究,包括针对骨折治疗的研究,并没有显示维生素D有显著的益处[7-8]。与此同时,特别是当维生素D摄入与钙处方相结合时,应考虑肾结石的风险。似乎有些易感人群或那些对维生素D信号敏感的人,更有可能因维生素D的处方而患肾结石。

因此维生素D虽能促进钙的吸收,但要适量,补充钙质同时需不需要补充维生素D仍存在争议,将是一个医学挑战。

五、

补钙有关的误区

补钙过多引起高血压——错!

钙通道阻滞剂是通过阻断胞膜上的Ca2+通道活性,使细胞外Ca2+流入细胞内的量减少,降低细胞内Ca2+的浓度从而松弛血管,使血压降低。钙剂是补充体内钙离子促使骨矿化,具有防治骨质疏松作用,钙剂的服用并不影响钙通道阻滞剂的疗效。钙通道阻滞剂仅作用于细胞Ca2+通道,并不干预骨矿化过程,所以不会影响钙剂的作用,两药合用并不影响各自的治疗作用。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并不是因为钙量增多,而是钙代谢出现了紊乱。相反,缺钙才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9]。

补钙引起血管硬化——错!

血管硬化是血脂在血管内膜沉积,不是钙在血管内膜沉积形成钙结石。Vaskonen等[10]研究表明,补钙可以降低血脂。

六、

补钙与肾结石的关系

至今没有确切的证据阐明补充钙剂与肾结石的关系。有研究报道显示[11]:在OP的防治过程中,长期充足钙质补给和补充维生素D是安全的,未发现尿钙水平有显著身高,未发现肾钙盐结石发生率升高。

综上所述,中国人整体上钙摄入量不足,如何选择合适的钙剂及补钙量非常重要,及时正确补钙可减少缺钙的危害,提高生活质量。补钙能否增加肾结石的风险及是否需要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能否增加肾结石的风险仍存在争议,目前尚无确凿的证据证明补钙增加肾结石的风险,仍需进一步研究。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