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涛
副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血液科
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小科普
2965人已读
这篇小科普涉及三个名称“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医患交谈中,有时会换使用。
血常规化验单里白细胞分为五类,包括中性粒细胞(有时简称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白细胞减少时,最常见的是中性粒细胞减少(有时简称“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比率和数量大多同时下降,此时医生可能更关注“中性粒细胞计数”。
由于中性粒细胞在骨髓产生,再进入血液循环,而循环中约一半的中性粒细胞粘附在血管壁上。因此血常规显示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并不反映身体里全部粒细胞的多少。大多数的中性粒细胞仍在骨髓里,因此骨髓检查才是最能反应粒细胞多少、粒细胞产生情况的方法。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1)最常见的是感染,常常在感染控制后几天至2周之内恢复正常;(2)此外还有药物、免疫性疾病导致的减少;(3)先天性粒细胞减少很少见,大多发生在婴儿期至儿童期;(4)血液系统恶性病,或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相对少见,但危害严重,也要注意鉴别排除。当粒细胞减少迟迟不能恢复时,需要针对这几类原因做相应化验检查,包括骨髓穿刺。
本文是胡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